四、渐进式改革与跨越式发展相结合
长期以来,中国改革所习惯的方法是渐进式的发展,比如“摸着石头过河”、“分步走”、逐步展开。从外围增量改革突破,逐步向核心地带稳步推进存量改革,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核心。渐进式发展是分步走策略,每走一步所遇到的阻力较小,耗费的摩擦成本较小。“一带一路”是世纪工程,且面对的情况更复杂,深层的矛盾和风险更多,必须长期打算,不能急于一时,渐进式发展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法。
渐进式发展的方法强调走一步看一步,积小变成大变,先在低风险的领域着手,逐步将改革引向深入。从整个“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看,渐进式发展方法面临的总的摩擦成本较小,强调先从不大敏感的基础设施、跨境合作区、产业合作、海上补给点等领域着手,汇集各方面的正能量,塑造共同的合作愿望和预期,不急于推进敏感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对于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方的中国来说,渐进式发展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它要求中国必须妥善回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能的猜忌和疑虑,更多从其他国家地区希望开展的合作项目入手,不要事事都想着赚钱,也不要时时都看重战略利益,而是更看重赢得信任,获得民心。中国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要吸取一些国家倚强凌弱、以大压小等霸道做法的教训,更注重换位思考,在平等互信中推进合作共赢,在包容互鉴中赢得他国尊敬。
在重视渐进式发展的同时,跨越式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跨越式发展是“一揽子的”、“一步走”、全面推行的发展方法,改革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到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跨越式改革的典型。跨越式改革属于“壮士断腕”,以重手攻坚克难,意在改变体制革新的瓶颈,摧毁特殊利益集团,社会阻力大,摩擦成本较高。“一带一路”构想的最终目标是超越现有的地缘政治、利益冲突和文明隔阂的种种障碍,建立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人文友好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依托各种双边、多边和区域平台,通过外交关系升格、合作机制创新、区域合作平台构建等多种方式,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跨越式发展与渐进式发展都是推进“一带一路”的科学方法,两者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各有利弊。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两者之间的互动,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合理搭配两类发展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五、改革家精神与实干家精神相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能否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有着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一带一路”是一项全新的改革试验,改革创新是这一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告诫全党,如果不思进取,那么不仅党和人民事业难以向前推进,而且会损害党的形象,会让人民失望进而丧失对党的信任。“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能否有一支改革家队伍,取决于这支领导队伍有无强烈的改革进取精神和担当意识。我们的领导队伍要有创新意识,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破除俗成思维定式,用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具体建设项目上,改革家应善于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中抓住影响“一带一路”的关键部位和要害问题,独辟蹊径,实现突破,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统筹国际国内两类规则,通过创新性的实践为“一带一路”开山辟路,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世纪新路。
同时,“一带一路”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一带一路”的世纪工程,除了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领导人才外,还需要一大批真抓实干的实干家。这些实干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群众期待入手,一心实干,干出成绩,做到不开空头支票,不搞形象工程,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能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磨练作风,提高素质。只有在深入基层中接好地气、增强底气,工作才能做到脚踏实地、有的放矢,才能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无论是改革家,还是实干家,都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历练出来的。要放宽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破年龄、学历、国籍等条条框框,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尤其是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唯才是举,选拔骨干,善于及时把那些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涌现出的实干家选拔进入重要岗位,这是“一带一路”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这一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总之,“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会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只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思想,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注意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才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