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根据以上所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至是按照规定新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果不继续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企业很难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这里还有必要讨论一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适度问题。宏观经济调控作为一种调节经济运行的政府行为和政策手段,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必须调控适度,否则难以达到既让国民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又让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有积极性,有活力,有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
为了保证宏观经济调控发挥正常的作用,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记住,现在我们所说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它应该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它应该是法治国家中的宏观经济调控。调控不能违背法治的原则。
第二,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相机抉择,即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按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到处搬用。形势是变化的,所以宏观经济调控必须根据形势而采取适当的对策,该紧则紧,该松则松,该启动则启动,该暂停则暂停。在调控中应当根据经济结构的实际情况,该采取结构性调控措施就采取,这就是所谓定向调控。
第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调控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不能把宏观经济调控当做万灵药丹,因为任何调控行为都会有后遗症,也许眼前看不出来,要隔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一定不要养成“宏观经济调控依赖症”,即认为离开宏观经济调控,什么事都干不了。“宏观经济调控依赖症”是有害的。如果什么都要依靠宏观经济调控,还怎么实现“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微观单位的管理是如此,国民经济管理尤其如此。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无论微观单位的管理者还是国民经济管理者都应当懂得科学管理的道理,不要做违背科学的事情。而管理作为一门艺术,则更应当靠微观单位管理者和宏观经济管理者的作为,他们应当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运筹自如,才能得心应手。以宏观经济调控来说,当前的形势不同于若干年前,甚至一两年前,没有一种可以照抄不误的调控行为,否则一定会出问题。实际上这同历史上的历次大战役一样,再杰出的统帅、指挥官,他们也要熟读兵书,记得过去的战例,但有谁是靠照抄照搬而获胜的呢?没有。因此,凡是有智谋的统帅、指挥官之所以取得胜利,全靠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把兵书熟读了,把敌我双方的长处和不足深刻了解了,才能击败对手而获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