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叶小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个密码(3)

但“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再腾飞的密码,不仅在于它能快速有效地推动和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还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去解决市场经济中道德缺失的难题。

不少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都高度看重道德之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等等,都极言道德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也说,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后面,离不开“有良好道德的人”对市场的重要作用。手持利益这把“双刃剑”,身处市场这个共同体,需要坚守底线、明晰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经过了个人利益的觉醒、市场经济的洗礼,如何把经济冲动与道德追求、把物质富有与精神高尚成功结合起来,检验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程度。

对传统道德再怎么转化、发展,在市场经济强大、普遍、无所不在的利益驱动和利益诱惑面前,其作用都是有限的。那么,“互联网+”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呢?

今天的市场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商品的销售必须依靠品牌和声誉,而品牌和声誉的背后,是道德的力量。在多元价值中,道德价值应成为经济决策的基础。道德资本与实务资本、智力资本一样,是独特的生产资源。

“互联网+”的作用,正是可以使道德资本与实务资本、智力资本一起,真正成为生产资源。道德可以与经济效益挂钩。因为,“创造财富的过程正在发生转变,我们所称的‘生产性公众’正成为组织物质生产以及非物质生产的一股新生力量。”“生产性公众是由一群陌生人借助高度媒体化的手段形成的协作网络,他们在遵守一套共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彼此密切合作与交流”,网络为遍布世界各地的创意者和生产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参与平台。个体、组织以及品牌的价值交由广大公众依据其美德和声誉进行协作式的评价,而借助社会媒体的传播,生产性公众及大型企业越发依赖于其他成员的评价来了解企业的声誉和品牌,投资者在运作中更加重视网络情绪。这种现象正是新型道德经济的特征,它将真正能促成道德经济诞生的因蕴含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之中。

针对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症”,“互联网+”也可以对症下药。“互联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可以将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全部纳入互联网,建设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可以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代码制度,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让社会成员把对他人的信任建立在对于社会制度、机制和规范的信任基础之上。将来,在“互联网+”面前,有道德的人有望不断赚钱,缺德的人可能不断亏本。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信用不良,寸步难行。这就有希望实现亚当·斯密呼喊过的“让企业家的血管里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今天,我们要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决断来“维新”,以“互联网+”的手段来“维新”。这,可能就是中国经济再腾飞的两个密码。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互联网+   经济体系   经济转型   叶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