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因此,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
古人云:“宰相起于州郡。”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高级领导人也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现在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岗机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磨炼,积累经验。
——1990年3月《从政杂谈》,《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
地、县各级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最穷最苦的地方。他带领县委委员到火车站看望逃荒的灾民,在大雪封门的时候还要求县委干部走出办公室到农民家里去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他一头钻进农民低矮的茅屋,坐在农民的床头,自称是农民的儿子。我们闽东也是贫困地区,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同志,都应当同焦裕禄同志作个比较,经常想一想,自己为人民服务是不是做到“完全”、“彻底”了;自己在职权范围内,为群众办了哪些好事,解决了哪些困难;在对待“位子、票子、房子、妻子、孩子”等问题上,是打个人小算盘,还是与群众同甘共苦等等。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
——1990年4月《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2003年6月18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正确处理书记和市(县)长的关系,事关一个党委班子整体合力的发挥,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一个地方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利益。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加强个人修养,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更开阔的胸襟,更严格的律己,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恪守其职,协调互补,把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作为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政协组织以及各人民团体的协调,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亲,专权武断,干预具体政务。
——2003年11月3日在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思想境界应该比封建士大夫高得多,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2003年12月30日在检查节日市场供应和物价情况时的讲话,《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 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
——2004年5月12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文章《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