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创业法治环境不健全加大了创业的风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及其初创企业的运营过程中都将遇到大量的法律问题。创业环境的恶化打击了创业者的信心。不仅如此,对公民和企业财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使得创业者对创业前景心怀疑虑。还有一些初创企业陷入领导权和分配权的内耗和法律纠纷之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四是创业教育不足导致创业意识和创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此外,创业教育的另一个源头职业技术教育也发展相对缓慢。由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可程度不够高,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状况不佳,学生素质低。再加上国家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仍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富有技能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致使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缺乏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优化创业环境为第四次创业浪潮“保驾护航”
为迎接我国第四次创业浪潮的到来,要促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全面形成,就需要将优化和完善创业环境作为政策的着力点。具体措施应当包括:
首先,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创业企业的大量涌现“腾笼换鸟”。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破除市场进入障碍,是扩大创业企业活动领域、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破除行业进入壁垒,尤其要打破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使创业企业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和壮大。
其次,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多管齐下降低创业成本。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要推进简政放权,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就必须打破地方和部门的利益,政府职能改革要拿出“真刀真枪”、拿出“真金白银”,才能使创业者的创业之路更加通畅。
再次,进一步完善创业的法治环境,为创业者提供坚强有力的法律“安全伞”。完善的法治环境有助于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护他们通过创业形成的财富和权利。当前要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对一切依靠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必须予以有效地保护,只有在完善的法治环境下,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才能充分涌流出来。
最后,加快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的创业意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创业教育不能仅限于大学阶段,更应该“从娃娃抓起”。只有尽快形成一套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贯穿职业终身的创业教育体系,才能使创业意识在全民扎根,更多的创业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
【参考文献】
①《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2015年3月13日。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