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超越性思维”(2)

然而,美国方面的认识,却还没能完全跳出外交现实主义思维传统的束缚。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表示的三点原则意见,美国响应的重点在第一条“不冲突、不对抗”。这是基于众所周知的常识性判断:囿于中美两国现今的实力和利益捆绑的关系,对任何一方而言,对抗的代价都要大于可能的获益,甚至是难以承受的。“不对抗”遂成为两大国一拍即合的共识。

但从中美关系的整体来看,“不对抗”的共识虽然至关重要,但还只是一个低目标。如果只停留在这个低目标的水平上,中美关系不会有伟大的前途。仅仅着眼于低目标的大国关系,双方所做的基本在于风险和危机管控的“治标”方面。若要真正谈得上“新型关系”,中美双方必须努力从低目标向高目标推进,从“治标”提升到“治本”。

当今世界,中美关系的独特分量和地位要求两国政府能登高望远,胸怀大志。为此,中美双方的决策圈子应有大体的共识:尽管在一定时期,彼此的重点工作是确保不对抗的低目标,但在主导思想及合作机制上要始终明确,低目标的工作是在为向高目标发展创造条件。与此相应,中方倡议的大思考、高目标,也需要继续充实成能为妥善处理现实问题找到出路的政策思想。战略思考要十分开阔、长远,大国关系才可能有充满希望的前景;政策实招也要保持灵活,不拘一格,才能找到打破僵局的出路。

毋庸置疑,合作共处是中美关系的前途所在,应当成为两个伟大国家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不二选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挑战是,如何对待历史转变时期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演变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此,坚定正确的宏观把握是第一位的,视野重要,观念重要,态度重要。处理当下的战略问题、敏感问题,都要与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考虑。中美关系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面向未来的关系发展大框架。这一框架理应是基于合作共赢大目标的追求。

历史发展的积极变化往往与关键时刻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政治担当相关联。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的发展历程一再表明这一点。

今天,中美关系发展再次来到历史的拐点,要求双方展现超越性思维和历史担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思想回应了历史的呼唤,进一步需要的是中美双方政治上的积极互动和政策上的不断开创。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都产生了重要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到来的习近平主席访美之旅将为中美关系开创更有希望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上一页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