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呼唤思想创新(3)

智库建设要服务现实世界

打铁还需自身硬。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要更好发挥智库作用,首先要提高智库产品水平,增强智库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看来,推进智库建设的本质在于改善当下中国学术生态,“要抓住真问题、展开真研究、发现真知识、作出真贡献”。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也认为,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建立与需求对接的新模式,突出研究的应用价值和服务意识,做实对策,“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朱光磊谈到了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来面对现实问题的重要性。他说,智库要急国家和人民之所急,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概括、提炼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化国家走向文化强国的道路,无一不历经了对自身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过程。”

高翔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非常圆满,充分展现了当代学术界对智库建设的认知水平。论坛的前沿性名副其实。论坛力图为中国学界提供交流经验、联络感情的机会,促使哲学社会科学界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有所启迪。本次论坛达到了这个目标。

高翔号召学界要抓住智库建设的契机,力争有所作为。高翔指出,智库建设的好坏、成败,不仅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学术发展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要从服务现实世界中来。人民群众的实践永远是学术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中国学术如果不为现实服务,不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无论其建构得多么精致、多么宏大,实质上都是“纸老虎”。

高翔强调,中国学术界要做有思想的学问。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中国的学术研究,包括智库建设,必须呼唤思想的创新。高翔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巨人,也是能够产生思想巨人的时代。我们要打破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立足当代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实践、立足时代的需要,独立思考、有所作为,努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惟其如此,中国学术才能真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真正走向世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联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位代表出席本届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创办,经过九届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推进和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重要学术品牌和传播平台。据悉,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将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联合举办。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