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呼唤思想创新(2)

 智库建设需要协同合作

今年1月,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时不我待,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仅有5年时间。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军学者们群策群力,共同为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出谋划策。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智库成果评价体系,如何更好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不同类型智库的发展路径有何差异等,智库建设中的诸多重大议题得到了深入讨论。其中,如何改变单兵作战,形成协同研究、协力攻关的智库合力,是与会学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正如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所言,面对我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仅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而且单靠哪一家智库都无法完成,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智库群体或联盟支撑”。

有学者将我国不同类型的智库形象地比喻为“中央军”、“地方军”、“游击队”,这几路“大军”缺乏沟通交流的状况不利于我国智库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系统协作、集思广益。不同层次的研究机构需要协作,接地气的研究和高层次的研究也要打通。”在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郭杰看来,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就为社科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协同机制。

事实上,当前需大力加强的不仅是智库之间的协同合作,智库与各相关方之间的互动也亟待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学术单位与实际部门联系不紧,是长期制约社会科学服务功能发挥的根本问题。”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呼吁,要进一步克服原有体制机制的弊端,通过智库这个平台,推动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深度合作。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建武进一步谈到了如何完善智库成果进决策进实践的推送机制。他建议,智库要主动、精准把握决策需求,提供即时性、多元化、多样式服务,满足党政部门多层次、多方面的智力需求。可通过实施部门对接研究、参与重要决策论证、加强社情深度调研、开拓智库第三方评估等途径推送智库成果进决策。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