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评反腐败两误区:反腐是一场持久战(2)

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增量腐败不可忽视。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当下中国的腐败病源还在、病根未除。腐败依然有着其生存和成长的条件,短期内难以消除。从外因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形成。从内因看,人性的弱点和数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残余,也会时时勾起一些人的贪婪欲望。当前,在反腐高压下,腐败分子被震慑住,更多是停留在“不敢腐”的层面,“不能腐”、“不想腐”还远没有解决。从现在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和巡视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面对如此高压的反腐败态势,仍有一些人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疯狂贪腐。这些都充分表明,腐败和反腐败依然呈胶着状态,遏制增量腐败、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仍很艰巨。

反腐败斗争正向纵深发展,触及许多深层次问题。反腐败并非是简单地办一些案子、惩几个贪官,而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和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广泛而深刻的斗争。反腐败斗争越是向纵深方向发展,就越会触及更多的深层次问题,这也正是党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依然严峻复杂”判断的原因。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强的定力和相当高的智慧。

毫无疑问,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任何速战速决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是不正确的。反腐败不但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它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不可小胜即喜,更不能畏难而退。

全党全社会要做好打反腐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全党全社会都要有打反腐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把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

要冷静清醒,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反腐败不是一阵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决不能指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有冷静、清醒的认识,既不要对已取得的反腐成绩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也不要被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所吓倒。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防止盲目乐观、避免消极悲观。要增强反腐必胜的信念、树立反腐必胜的信心,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刮风、不搞运动,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是党中央确定的政治任务,也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目标。这个目标和任务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依纪依法反腐惩恶,在有力地遏制增量腐败的同时,逐渐消化存量腐败。增量腐败和存量腐败双双下降,腐败总量就会不断走低,总有一天,反腐败斗争会取得压倒性胜利。

要标本兼治、“惩”“治”并举。反腐败必须加大惩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不敢”。但“惩”不是目的,“惩”最终是为了“治”。要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不但要“惩”,更重要的是“治”。反腐败的决定性胜利,并不在于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越多越好,而是要加大他们搞腐败的机会成本,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监督。要在 “治标”的同时,强化“治本”,着重在强化纪律建设和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做到“惩”“治”并举、标本兼治。

要在持久战中组织歼灭战。反腐败尽管是场持久战,但绝不是消耗战,必须有所作为。持久战中必须有歼灭战。要主动出击,组织反腐歼灭战。只有打胜一个个歼灭战,才能消灭腐败的有生力量,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歼灭战要打得“快、准、狠”,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打“老虎”,也拍“苍蝇”。“快”就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犹犹豫豫、不拖泥带水,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准”就是瞄准重心,一招制敌,使腐败分子永无翻身的机会。“狠”就是“严”字当头、绝不手软,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让腐败分子得到严惩。通过歼灭战,推动持久战。

要将持久战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反腐败进行得再彻底,也不可能完全解决腐败问题。反腐败成功的最高标准,是将腐败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并确保这种低水平可持续。反腐败不能脱离国情和实际,更不能理想化,其目标和标准理应是阶段性的。中国当前的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注定反腐败不可能一步到位。就现阶段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来说,能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就是胜利。任何对于反腐成效的过高预期都是有害的。

总之,我们要充分做好打反腐持久战的各种准备,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最终赢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副总编辑)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持久战   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