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评反腐败两误区:反腐是一场持久战

原标题:反腐败是一场持久战

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一些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盲目乐观,认为反腐败已经达到目标,应当告一段落,提出“反腐速胜论”、“适度反腐论”;有的过于悲观,认为反腐败虽有成效但进展不理想,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鼓吹“反腐无用论”、“反腐亡党论”。这些错误认识,对于正在深入推进的反腐败斗争,是十分有害的。

事实上,当前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既不是“好得很”,更不是“糟得很”,而是健康、平稳、有序地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不可能速战速胜,也绝不会无果而终。它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腐败不是中国现阶段的特产,而是人类社会的痼疾顽症。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腐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腐败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像恶性肿瘤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无不被腐败所困扰,许多王朝因此灭亡。中国史书中有关贪腐的记载不胜其数,与腐败相关的贪、渎、色、假、枉等更是比比皆是。明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政治清明的时期,但依然腐败丛生。朱元璋强力反腐,当政31年杀掉10余万名贪官,但腐败问题终没解决,以至于他发出了“吾欲取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感叹。中国历史上不仅贪官污吏数量多,而且被查处的大“老虎”也多,如严嵩、魏忠贤、和珅等,其涉贪数额令人咂舌。有人根据清朝嘉庆元年内务府的一份《查抄和珅家产清单》,计算出和珅贪污的钱财物折合人民币高达875亿元。

腐败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连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也不例外。据美国司法部公布,过去20年内,该国共有2万多人因腐败被判有罪。欧盟的腐败程度同样令人吃惊。欧盟委员会公布的反腐调查报告显示,欧盟成员国因腐败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200亿欧元。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现象更为严重。2014年印度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人承认过去一年间曾向警察行贿、61%的人承认曾向注册登记或许可证发放部门工作人员行贿。近年来,各国领导人因涉腐被立案调查或被判入狱的也大有人在,如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巴西前总统卢拉、韩国前总理韩明淑等。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必然有腐败。只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腐败的程度不同而已。有腐败就有反腐败。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之一。腐败永远在前,反腐败永远在后,先有腐败后有反腐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永远只是理想状态。与腐败相比,反腐败永远处于被动地位。

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站在历史、哲学、文化的高度,来分析和认识现阶段中国的腐败问题。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政治定力,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

中国现阶段的反腐败注定是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承认,腐败现象在我国一度易发多发,有的部门、地区和领域甚至相当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反腐败斗争还未取得压倒性胜利。中国现阶段腐败所呈现出的特点和反腐败面临的形势,注定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作出上述判断,基于以下原因:

存量腐败数量较大,消化起来需要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败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腐败包括存量腐败和增量腐败。存量腐败是已经发生的腐败,增量腐败是正在和即将发生的腐败。目前,增量腐败在中央强力反腐的高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存量腐败解决起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经过多年累积,存量腐败的数量较大,短期内难以消化;腐败分子并没有明显标识,他们藏匿于人群中,辨识起来有难度、查处起来有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形式多样、花样繁多,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有的涉及非常专业的领域,查处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单个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可能跨度时间很长,贪腐次数多、数额大,查处起来难度很大,等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持久战   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