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开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作者: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 门洪华

【摘要】中国正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未来十年,是中国走向更强大国家的关键阶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各领域进行深刻战略调整,构建起关乎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大战略布局,并采取了如下具体举措:在制度建设上,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致力于铁腕反腐,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提出经济新常态判断,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健康稳定;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强调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在安全战略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致力于国家安全机制的完善;在外交战略上,拓展中国国家战略利益,致力于开启以“共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责任”为核心的新外交时代。

关键词:深化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大战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13&ZD051)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力争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战略思路,标志着新时代大战略框架的初步形成。

未来十年,是中国走向更强大国家的关键阶段。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国家实力规模有了更大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和对外贸易额位居世界之首。“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构想。气势恢宏之中,必然伴随着艰难的探索,展望未来,中国面对着一个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深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世界面对着一个快速崛起和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1]。

未来十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规模有望“梅开二度”的重要时期,是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关键时期,是中国为从地区大国迈向世界大国做出全面准备的重要时期。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密切关联,这必将意味着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动。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聚焦中国,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发展的中国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将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正处于从地区大国(regional power)迈向全球大国(global power)进而从全球大国迈向世界大国(world power)的征程之中,国家战略利益在迅速向全球拓展[2]。中国崛起与世界转型并行,中国成为推动世界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和世界关注的重心。中国正在从“一超多强”的格局中脱颖而出,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其成长为世界强国的战略谋划已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关注重心,引动着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调整。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此同时,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淀了各类艰巨难题。从积极方面看,中国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各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想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为中国未来30多年的发展规划了方向。与此同时,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与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世界的相互依赖加深。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是全球近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难得机遇,世界大多数国家期待着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与中国共享发展与繁荣。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球经济低迷、发达经济体饱受金融危机冲击,为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包括低成本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国际渠道和国际空间等)提供了机会,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带来了全球基建热潮,有利于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和机械设备等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概言之,中国迎来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契机。

从消极方面看,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也颇为严峻。由于多年积累的经济、社会矛盾深刻,“中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旧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3]71-7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终于启动了经济结构再平衡进程,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核心难题。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相互交织,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能力与国际社会的期望存在着巨大落差,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加紧制定新的国际规则,围堵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中国周边环境趋于复杂化,部分周边国家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恐惧,加紧与美国联合。可以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其面临的疑虑、担心、困难和挑战也在增多。

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表明,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苏轼曰:“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北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国唯有抓住有利机遇,迎接艰难挑战,着力顶层设计,奉行底线思维,才可推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正如习近平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所指出的:“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3]273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