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大致从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大体从1878年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至1894年发动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大致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确立的1936年或直到其败亡的1945年。
【关键词】军国主义 军事独裁 日本右翼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日本的武士阶级以作战杀伐为职业,是军国主义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武士道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在19世纪后期形成的,但其历史文化却源远流长。古代日本就有尚武的精神,日本武士及武士道的产生就是其重要标志。日本武士出现于平安时代(794-1192)中后期,随着天皇中央集权下的律令制的逐渐瓦解,武士开始出现。他们有的来自被降为臣姓的皇族成员,有的来自军事贵族,更多的来自地方领主或豪族建立起来的看家护主的私人武装。这种武装逐渐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平安后期,随着朝廷常备武装的衰落,各地武士集团蜂拥而起,向政治舞台发起冲击。
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成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造成了政令出自朝廷,但军令却出自幕府的局面,形成了日本社会的两元政治结构:实权掌握在幕府的武士手中,朝廷成为摆设,开始了武士阶级统治国家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是日本第一个当政的武家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武士集团首领掌控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百多年。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日本的武士阶级以作战杀伐为职业,成为古代中世纪军国主义的鼓吹者,也自然是军国主义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日本武士阶级还在幕府时代,逐渐发展和形成了武士道,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家政权统治日本的年代,除了国内诸国间的争夺战争外,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朝鲜半岛和中国。当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主宰日本的时候,彻底改变了室町幕府以来对中国的政策,挑战华夷秩序,不仅不再延续与明朝的朝贡册封关系,断绝了与明朝的官方来往,并亲率大军征战朝鲜连战7年,宣称要“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让天皇迁移至大唐的国都”,甚至任命了自己的继承人担任“大唐的关白”,这充分暴露了封建时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19世纪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和发动日俄战争,以及后来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都可以在丰臣秀吉这里找到源流。
到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统治者及许多思想家,不断鼓吹其计划、宣扬对外侵略扩展思想,力倡“海防论”、“开国论”、“海外雄飞论”及“攘夷论”的日本经世学家及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们,都大肆鼓吹对外扩张思想。明治维新的先驱吉田松阴,公开提出“失之于欧美,补偿于满鲜”的对外侵略战略,这些都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重要的思想和历史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