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腐不是一时的政治措施,而是一个长期的执政纲领,要常抓不懈,让腐败问题得到彻底根治,同时,要防止新腐败问题的滋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起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盘点了中央央企巡视所反馈的几个热点高频词汇,分别从它们各自切入探讨了我国在廉政阵地建设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央巡视组 党建 反腐 权力 利益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央专项巡视组第一轮对15家央企进行了巡视工作,其中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国电信、南方电信、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南方电网、宝钢集团等,从中发现了不少央企的运营管理腐败问题。在巡视过程中,多个词汇被高频率提及,成为了反腐巡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针对党组织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党的建设滞后”,在巡视报告中被提及14次。针对领导自身素质问题,出现频率高的词是“官员及公职人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党政意识淡薄”等。针对行政管理问题,高频词汇是“奢侈浪费”、“企业楼堂馆所建筑标准过高、办公室用房面积过大、装修过于豪华、公务接待规格过高、铺张浪费讲排场。”针对财务问题,高频词汇是“海外投资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
中央巡视组及其近年来所取得成效
2003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正式成立,下设5个巡视组。2009年正式更名为中央巡视组,目前小组组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担任。中央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一般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拔组长。
2013年巡视数为20次,其中包括常规巡视内蒙古、江西、湖北、重庆、贵州、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专项巡视水利部、中储粮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879件,其中厅局级和县处级干部线索562件,用人方面问题136件。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陈安众,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进行立案调查
2014年巡视数为40次,涉及21个省,19个机关部门国企。首次推出短信举报。2015年第一轮对20家单位进行专项巡视,第二轮对26家单位进行专项巡视。自巡视组开展工作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力量,其中不乏威胁、通风报信、围攻、恐吓信等。但是巡视组人员坚持不屈不挠,“老虎”“苍蝇”一起打,为反腐廉政建设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快人心。
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党组织老化,“党的建设滞后”。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长期以来,我们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学习党的历史,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确立,经济工作成了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保GDP,创高效益,发展新兴经济形式,开放产业带,更多的领导愿意将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更容易出功绩。各级党委工作反而被放在了从属地位,不被重视,长期被忽略,党的建设严重滞后。
首先,新经济形式下,各种思潮涌动,党的思想建设过于陈旧,难免会让部分领导干部思想防线松懈,从而被享受主义和拜金主义所腐蚀。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滋生很多新的思潮,其中有些是有益的,而有些是有害的,作为政府干部在这种大踏步的前进中很难掌握思想判断的平衡,很多思潮只是昙花一现,还没来得及去深刻思考和从客观唯物的角度去把握,就已经过去了。这也难免造成很多干部随波逐流,放任自己,从思想战线上已经瓦解。
其次,权力制衡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受权限制约,对特殊领导干部权力使用和行政工作无法有效监管。虽然很多部门都设立了纪检组织,但是同处一个“屋檐”下,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管让部分领导干部“随心所欲”,胆子越来越大,从而走上不归路。
个别领导自身素质过低,无组织无纪律。目前党员干部当中普遍存在不读书、不学习的现象,一边是强调工作很忙,事情很多,一边是各种应酬,无所事事。很多领导干部在岗位上看新闻,聊天,打游戏,但是从来不会闲下来看看书。很多领导干部忽略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但在业务上不求上进,在新经济形势下,不追求进步,遇到问题就喜欢独断专权,无组织无纪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和党纪国法。这种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一直在强调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培养无产阶级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博古通今,借鉴古人的智慧。
行政管理松散,过分追求浮夸,奢侈浪费严重。前段时间媒体不断曝光基层办公楼修的很气派,一个县政府办公楼修成了人民大会堂,一个县局级单位盖了五层的办公楼,奢靡之风由此可见。先不说浪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力,单是空间利用率就很让人愤怒。人均办公面积达到上百平米,领导还要有装修豪华的套间,铺张浪费,让人汗颜。除此之外,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媒体报道某些乡政府给饭店打白条,一个贫困山区招待费一年要十几万,即便是乡政府没有钱,招待费用照样不会省略。那些产值上百亿的央企在招待、办公费用上更可谓奢华之极。虽然很多地方设置了招待费用限额,但是仍然会有很多领导干部无视管理规定,铺张浪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浪费。一位退休的中石油老员工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早在周永康执掌中石油的20世纪90年代,招待费用每次宴请都不会低于10万元,而且,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发生。
财务管理混乱,海外投资不规范,利益输送方式多样。央企机构都很庞大,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内容很复杂,账务往来、内部结算数目繁多。很多央企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存在未按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未及时或提前确认收入、部分资金未纳入财务统一核算、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财务问题。央企海外投资风险控制不到位,很多投资过于盲目,在未完全了解状况的形势下,盲目上马。有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有14家企业海外投资项目亏损,累计超950.5亿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自2011年到2013年的两年半,中国对外投资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而且预计在今后5~10年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被沉没。央企内部利益输送方式多样,权力寻租严重,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与承包商、供应商内外勾结,搞权钱、权色交易;有的纵容支持亲属、老乡或其他关系人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承揽项目或开办关联企业谋利;有的在子女出国留学、就业等方面接受供应商利益输送。
任人唯亲,搞小圈子,带“病”提拔。央企领导在任用人才的时候往往会安排自己的亲信,或者身边的人、亲属,即便是面向社会招聘,也会优先选用员工家属、领导子女,这种小圈子必然滋生很多问题。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会有依附关系,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同时,企业家属会围绕企业核心权力和核心资源开展业务,如果企业做医药,家属会开药店,企业做矿产,家属搞运输,形成“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现象。2015年中央巡视组收到中国移动的反馈评语,则更为突出,“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成了个别人餐桌上的美味,这种腐败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都有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