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领导干部的从政风险及化解之道(2)

—基于对500名领导干部调查样本的分析

领导干部从政风险的化解路径

领导干部从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运行机制。从主观方面来看,需要领导干部自身的努力,做到“三严三实”;从客观方面来讲,需要优化领导干部所处的客观环境,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加强学习修养,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观努力是防范和化解从政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在调查问卷中,在回答“您认为消除从政风险的方法有哪些”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规避从政风险是受访者的共识。

一是加强学习,强化从政风险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大力提高和加强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素质是处于第一位的。首先要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准、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用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其次要强化从政风险意识。这里的风险意识,是指领导干部在从政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公正、公开、公平地对待人民,自己的行为不检点,就有可能面临失去职务、失去地位、失掉权力的风险。85%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从政风险观,清楚其在从政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和考验。只有对从政风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更加明晰的方向与奋斗目标,有更大的作为。

二是增强抵御从政风险的能力。领导干部在已有的从政风险意识的基础上,要自觉提高四种能力,筑牢规避从政风险的防线。其一是要提高抵御权力、金钱和美色诱惑的能力。要始终深刻认识自己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在权钱色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守住从政的底线。其二要提高分析鉴别的能力。重点是提高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及时地捕捉风险信号,正确研断形势和任务,尽最大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三是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突发事件面前,要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积极主动,从容应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四是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危机事件发生后要摒弃封堵思想,正确面对媒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及时抢占舆论先机。

领导干部只要时刻提醒自己、提高自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用党纪党规国法来约束自己,“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④,就会在从政道路上一帆风顺。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风险防范预警体系。领导干部从政风险化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风险教育、制度防范和监督制约等多个环节多管齐下,构建一个科学严密的体系。

一是加强从政风险教育的力度。其一,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从政风险理论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适时地给领导干部以警示提醒。其二,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要把从政风险教育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并保证课时。89.2%的受访干部表示,在其从政过程中,党校(行政学院)的学习培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很多干部平时工作繁忙,容易忽略理论学习,尤其是对从政风险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思考,而党校(行政学院)的集中学习培训能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在被问到“希望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党校(行政学院)的学习”时,38.7%的人认为一年;32.6%的人赞成两年;26.1%的人同意三年。其三,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对其下属领导干部讲从政风险课,特别是对新任职领导干部要进行从政风险教育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把从政风险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防患于未然。

二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避领导干部从政风险。其一,建立和完善廉政档案制度。受访的干部中,16.2%的人认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是消除从政风险的有力方法之一。通过廉政档案的跟踪记录,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应的激励与惩戒,为领导干部从政提供奖惩的制度保障。其二,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领导干部的合理流转是权力的重新分配与整合,通过定期交流轮岗制度,能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因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而滋生腐败行为,从而规避风险。其三,建立系统完善的问责制度。79.1%的受访者认为,防范从政风险,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保证权力的合法合理行使,系统完善的问责制度必不可少。

三是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对领导干部风险状况的分析可能,权力缺乏制约、监督流于形式,是各种风险滋生的根源,这就需要完善监督管理约束体制机制。正像著名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所说:“我们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制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权力牟利空间加大而制约欠缺,权力失控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⑤受访的干部中,25.2%的人认为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约束,能很好地防范化解从政风险。

关于如何监督制约,受访者普遍认为,要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对手中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实施尽可能的全方位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首先,强化下级对上级和同级之间的监督。其次,强化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如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揭露领导干部的败德行为。最后,加大对专门监督者的监督与激励力度,调动监督者的监督积极性,防止其与被监督者串谋勾结。

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氛围。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对身在其中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大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能带动一批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相反地,庸俗的政治文化氛围有可能会使一批领导干部陷入风险之中。国家行政学院纪检监察室主任郎加曾在《催生腐败的不良“官际关系”之分析》一文中指出,人身依附关系、拉帮结派关系、庸俗交往关系、行贿受贿关系是当前不良“官际关系”的几种表现。恰恰是这种庸俗政治文化的存在,孕育和滋生了腐败行为。因此,要防范领导干部从政过程中的风险,必须建立健康和谐的“官际关系”,清除官场“圈子”和“山头”,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氛围,为领导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研究生、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讲师)

【注释】

①[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04页。

④“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学习时报》,2012年9月10日。

⑤李永忠:“贪官不惧断头台”,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data/4021.html。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领导干部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