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日本拒绝承认侵华战争罪行的文化缘由(2)

历史上,日本曾长时间地师从中国。盛唐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九死一生地渡过海峡,衣衫褴褛地走在通往长安的路上;明以降中国趋弱,他们变盗为寇,骚扰沿海;近代,日本全力学习西方,大肆侵略中国,相较于其他西方列强,日本的侵略行径更令人发指。

二战爆发,日本先与苏联为敌,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便向南洋扩张而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7月,美军在二战中以B29型战略轰炸机对日本进行轰炸,造成东京民宅被大量炸毁,住宅受损,居民丧生。8月6日美军在长崎、广岛美军以两颗原子弹袭击日本,瞬间几十万居民被杀伤。日本为美国的战争力量特别是原子弹的威力所震服,天皇签署了投降诏书,日军或投降或自杀。战也天皇,降也天皇,天皇有令,全国鸦雀无声。不仅如此,日本内阁竟然决定为驻日美军提供“慰安”设施和性服务,成立国家卖春机构—“特殊慰安施设协会”(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1945年9月20日,各大媒体刊发了为美军募慰安妇所做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其中一条广告以优惠的条件高薪聘请女性事务员—18至25岁女性。当日,即有1600人面试;3个月有3万人应招,最多时达7万之众。在当时有一条非常出名的“色情街”,位于日比谷公园到东京宝塚剧院长800米的大道,她们抹着厚厚的口红站在街上随时拉客……以国家名义有组织的集体卖春,在世界数千个族群中尚属孤例,日本人做了,而且做得很规范、很到位,文化使然也。对于日本国之品性,康熙帝曾入木三分地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实用主义的价值追求,养成了日本液态化的民族性格,以利已为中心,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其核心理念是生存与扩张。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贪图生存,一旦时机成熟,便忘乎所以,弃道义于不顾,侵略其他民族,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民族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反而不断地发展国民经济,国强民足。其民族中的侵略扩张性复现。

右翼狂人石原慎太郎自1990年起相继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是说“不”》、《日本坚决说“不”》等系列丛书,反华、否认侵华史,为日本鸣冤叫屈,为战犯涂脂抹粉,为恢复“正常国家”造势,为复活军国主义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清晰地表达了一个还沉浸在大日本帝国梦幻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思维逻辑。日本有着拒绝认罪坚实的社会基础,无论谁在台上,都难以突破这一文化胎记。所以,石原慎太郎们并非一小撮,从官方到民间,从学术机构到社会团体……此乃日本的可怕之处,如同20世纪60年代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所言:“谁也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发疯!”

种族优越论

日本处于亚欧边缘,长期在海上独自沉浮,易于滋生自大情结。种族优越论,日本古已有之。明治维新后,种族优越论抬头并在侵华战争中达到顶峰。其特点是:在亚洲人中,它是优越种族;在欧美人中,它又甘于俯首。日本近代学者福泽渝吉力主“脱亚入欧”,认为亚洲各国愚昧落后,如同东京湾的垃圾,继续与这些国家交往只会沾染上坏毛病,只有脱离亚洲加入到欧洲列强行列日本才有出路。日本以跻身于以白人为主的西方世界为荣,耻于与黄种人为伍……对于中国人,更是充满了憎恶和鄙视,甚至认为中国人还算不上人类,杀他们就像压扁一只甲虫或杀死一头猪。南京大屠杀一个日本军官就极其残忍地对待中国俘虏,将他们捆绑成堆,扔俘虏进洞活活烧死。并且宣称:“中国人的性命还不如猪。”历史上,日本数次侵略中国,均是以这种蔑视观为缘起;现实中,也是日本拒绝认罪的理由之一。

战后,日本为美国所掌控,经济萧条,元气大伤,种族优越论暂时遁形。自20世纪60年代末“经济奇迹”出现后,种族主义者随之膨胀,认为拥有财富的日本人就是优越。日本刊物《经济学人》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居民认为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种族之一”。试想,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优等”民族,怎会低下“高贵”的头去为“下等”民族认罪呢?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且无是非对错之分,但日本文化缺少悔过传统却是一个不争的实事。所以,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看待历史的视角:宣扬扩大对自己好的方面,避而不谈不好的方面。无限地放大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己的错误。

撼山易,撼日本人历史观难。输掉了历史不能再输掉良知,富裕并不意味着拥有了遗忘历史、轻蔑他人的权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视并深切地反省历史,对日本自身、对亚洲、对全世界都是日本无法绕过的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德报怨,和为贵,中国人古今如一。走在发展的路上,中国绝不会拿原则做交易。往者已矣,来者如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共期待。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责编 /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日本   罪行   缘由   战争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