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借力大数据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2)

核心提示: 云计算、物联网、4G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舆情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帮助。基于云计算的舆情分析,能同时分析更多数据,揭露更多隐藏价值,使预测更准确,决策更合理。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舆情分析研判的关键

大数据舆情产品的价值来源于数据分析。数据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对数据开发利用才会产生巨大价值。好的数据分析技术或模型会透过消息表象全方位揭露隐藏于消息背后的微妙关系,国内有学者形象指出:如果把大数据比作石油,那么数据分析技术就是勘探、钻井、提炼、加工的技术,只有掌握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才能将资源转化为价值。

一个科学高效的舆情数据分析模型应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用简单算法分析尽量多的数据,相对于算法参数设定的主观性,数据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云计算、物联网、4G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大数据舆情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益帮助。基于云计算的舆情分析,能同时分析更多数据,揭露更多隐藏价值,使预测更准确,决策更合理。

法律是大数据舆情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大数据必将给全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巨大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未雨绸缪、提早应对,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指导规范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现阶段可以统筹推进鼓励发展、明确使用、保障安全三个层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

鼓励发展。政府应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大数据战略规划,出台鼓励政策,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国家数据中心,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明确各方定位,引导政府决策数据化,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向政务数据公开的转变,鼓励社会、企业等数据持有者公开数据,确保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

明确使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被不停的收集分析,社会运行更加透明。就大数据舆情而言,包含了太多的个人兴趣爱好、行为特征等隐私数据和对社会热点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等敏感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对大数据舆情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范围、使用部门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保障安全。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最大挑战。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最大财富,政府应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制定出台适合国情的大数据法律体系,建立数据保密与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在数据收集、存储、传递、使用、买卖阶段的操作规范,加大对破坏数据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的处罚力度。健全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法规,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数据犯罪行为。    

(作者单位为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大数据   网络舆情   舆情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