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清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
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政治领域,不少领导者重领导权术,而轻领导艺术。我国历史上的权谋之书汗牛充栋,而真正讲领导艺术的书却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孙子兵法》可以算是一部讲领导艺术的书。
不过,我说《孙子兵法》是一部讲领导艺术的书,不少人不是这样看的,也不是这样学的。不少人把《孙子兵法》看作是权术阴谋之书,而从古到今,又有不少人在学习《孙子兵法》的时候,认为学到的是权谋,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觉得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孙子兵法》的精神实质,我们误解了《孙子兵法》,是我们学习之不幸,也是孙子和《孙子兵法》之不幸。
这种不幸,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在古人那里就发生了。据于汝波主编的《〈孙子兵法〉研究》一书中所说,宋人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比如,陈师道说孙、吴之书是“盗术”。叶適说:“非诈不为兵,盖自孙、吴始。甚矣,人心之不仁也。”高似孙说:“兵流于毒,始于孙武乎?武雄于言兵,往往舍正而凿奇,背义而依诈。”这都在说《孙子兵法》是欺诈之书,不仁不义,流毒很广。我认为,这些都是误解了孙子和《孙子兵法》。
为什么一部讲战争的书,反而是一部讲领导艺术的书呢?这就在于孙子的心术是正的。我觉得,心术正与不正,是区分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的分水岭。心术正的领导,其领导方法就是艺术;心术不正,其领导方法就是权术。
何以说孙子的心术是正的?请看孙子在《地形篇》中的这一段论述,他要求将帅做到:
进不求名,退不畏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这是孙子要求将帅的道德境界,心术是正的:不求个人升迁,不求自己的名利,不怕治罪处罚,只要能保全民众,符合国家和君主的利益,将帅都要在所不顾。
将帅的道德境界如此高尚,他的领导方法必定是一种艺术,不会是一种权术。哪有道德如此高尚的将帅会去玩权术,哪有玩权术的将帅会有如此高尚的道德呢?
我赞赏领导艺术,反对领导权术。仔细分析起来,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区别主要有六:
1.领导艺术是以领导人的优秀品质为基础,而领导权术则是以领导人的低下品质为基础。
2.领导艺术以善为出发点,而领导权术以恶为出发点。
3.领导艺术以谋公为目的,而领导权术则以谋私为目的。
4.领导艺术以人为本,而领导权术则以权为本。
5.领导艺术以诚信为本,而领导权术则以欺诈为务。
6.领导艺术是择善而从,而领导权术则不择手段。
再重复一遍,也请我们大家记住:心术正,其方法就正;心术不正,其方法就不正。正者为艺术,不正者为权术。
多少年来,曾国藩的为人做官之道,大家津津乐道,当然也遭到一些人的猛烈批评,认为曾国藩的领导力是一种权谋。但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专家,得出结论不是这样的,所谓“权谋”说,是对他的误解。他的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权谋,是理念,是他践行理念的“拙诚”功夫。“拙”就是一步一步去做,“诚”就是实心实意去做。他有一个信念,就是: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就是他的领导力的核心。
当然,我们也不要抬杠,说他的领导力没有一点权谋的因素。作为一个官员,身处乱世,身处高层,他也必须跟现实妥协,必须内方外圆。但大体上,曾国藩却是以卫道为激励之本,以纯朴为用人之本,以推诚为驭将之本,以耐烦为治心之本,以包容为处世之本,以大局为决策之本,以勤实为治事之本,以力行为修身之本。
从曾国藩的身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领导力的深沉厚重。这是北京大学宫玉振的观点,我赞同宫教授的观点。(参见《看历史》,2013年第5期,记者对北大教授宫玉振的专访文章。)
请记住两千三百多年前荀子关于如何治国的话:
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王霸》)
妙哉,荀子之言!
(文章摘自《权力向善—我读<孙子兵法>》 岳麓书社2015年6月第一版第十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