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加大之后导致官员对自己的期望值降低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之分,高低之别。反腐压力不大时,官员的基本需要不会受到威胁,官员对需求的追求落在了第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官场上追求更高的级别。但是反腐压力加大后,原来的升迁模式不但受到阻碍,更重要的是威胁到自身的安全,官员在追求升迁过程中可能会因严重违纪、贪污腐败而丧失官职和人身的自由。
西方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一流的人才在商界,二流的人才在学界,三流的人才在政界。在西方国家中,做官并不是人人都向往之的职业,而且许多人除了在政界作官之外,也还有其他选择,譬如选择经商或治学。即人们并不把做官看作人生的一个重要追求,做官并不能带来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尤其是声望的重大改变。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中依然存在官本位的现象。做官的结果不但是带来经济地位的改变,更多的是社会地位的提高。可以说,做官的结果是马斯洛所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均能够得到满足,作官能够赢得所谓的朋友,他人对你的赞扬,使自己的自尊心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其他几个需要都是附着在“官职”的基础上,一旦失去“官职”,其他几个需要的满足也就成为不可能。因此,反贪压力强大的情况下,许多官员会由追求自我实现的层次,转到安全的层次。
风险加大影响得失的判定,进而导致官员的保守心态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对官员的心态进行解释。反腐压力的加大,导致期望值降低,影响的另一个结果是利益得失的判定,进而影响将来采取冒险还是保守的行为。
人们对得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失的感觉大于得。而且得失影响下的行为也有差别,得的情况下人们容易维持现状,而失的情况下容易冒险。具体到官员来说,在反腐压力不大时,他们一般把参照点定在未来,把未来的升迁看作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样就会采取冒险的行为,也就是锐意进取。但是反腐压力增大时,他们则会把参照点定在当下,结果就是把目前的地位定位为收益,维持现状就成为最大诉求。
改变传统的晋升模式
应该说,现在的官场正在经历激烈的动荡。过去一些旧有的规则,尤其是潜规则,在现阶段遇到了阻碍,本届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新政,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官员的行为施加限制,譬如下放权力,八项规定,以及公车改革和对腐败不断采取的打压态势,皆是如此。一般来说,人们容易适应条件改善之后的生活,但是条件降低之后的生活,人们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许多官员不愿意承认、甚至怀疑现在的政策。同时,旧有的规则与现有的政策的矛盾、冲突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怀疑的态度和不确定性的局势,使许多官员抱着观望的态度。
反腐压力还要加大,但改革也要继续深入。因此我们既需要官员保持廉洁,同时也需要官员积极进取。如何破解目前的困局?应该认识到,官员对晋升的追求是长久的,而明哲保身则是暂时的。只要官员在晋升的过程中风险减少,就会改变目前的消极无为。近年来,中央陆续提出了绿色GDP、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思想,已经明确表达了需要改变传统晋升模式的要求,这就需要各地官员在追求当地经济发展之时,不应该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是经济增长与当地的环境保护相协调,要与民众的诉求相适应,各方面协调发展。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1日版。
责编/刘建 美编/于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