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季乃礼:政治负面效应与官员“不敢为”心态评析(2)

以上各种制度、规范、规定的出台和严格执行,导致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严,官员犯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网络的出现使官员负面新闻不断。过去对官员的监督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新闻对官员的监督是次要的,即一些官员违法违规的行为,多是上级部门发现的,定论之后再通过媒体公布。媒体对官员的监督有所限制,尤其体现在对上级官员的监督上,即只有底层部分官员的违法、违规事实,是由媒体发现,然后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最终启动司法程序。但是网络兴起之后,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变成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动过程。对官员监督出现了一些变化:

其一,实施监督的主体由上级官员、媒体变成了广大网民,即每个网民都可能发现官员的违法行为,然后把相关事实公布到网上去,官员违规、违法之后被曝光的概率增大。其二,打破了上下级官员之间的通行的一些规则,即使上级一些官员想对下属有所庇护,但事实在网上公布之后,网络舆论形成的压力使他们之间的潜规则被打破。原来能够灭火的一些事件,在网络时代已经变得不可能。其三,网络信息源与舆论形成的无缝衔接导致官员没有时间调查真相,尤其对基层政府影响较大。由于基层政府应对舆论压力能力不足,当一些官员出现负面行为时,基层政府没有时间分析事件的真相,为了应对舆论压力,根据网络舆论而不是事件的真相做出对官员的处罚,导致决策的偏差。

负面效应与官员的不作为之间存在何种关联?负面效应与目前的政治制度相关,对官员评估的主动权掌握在上级官员手中,且这种评估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主要取决于上级官员的好恶,一旦让领导讨厌,负面效应就可能出现。当然,目前的高压反腐和网络兴起所带来的压力,使官员的负面效应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负面效应的出现与负面行为曝光概率增加、领导评估的随意性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或者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或者是不作为。但处于网络和更上层级监督所带来的压力,仅仅搞好关系也不是安全之策,而不作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不作为就不会出现负面行为,就不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尽管不作为不可能晋升,但是可以自保。

破除负面效应,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如何破除负面效应?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官员的评估体制应该更趋合理,即打破官员的一言堂,使评估体制更加民主化、科学化,由过去官员一个人说了算,变成采纳众人之言。同时评估中尽量增加客观化的评估指标,减少人为的因素。

二是改变思维方式,由极端的思维方式变为中庸的思维方式,当官员的负面行为出现时,综合考察官员的各种表现,然后做出处理决定。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事件本身的综合性考察,不能仅仅根据某个敏感的词汇就匆忙下结论,而是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结合各种因素做判断;二是根据官员的以往表现,结合当前事件做判断。

三是约束的明确化。必须对官员的各种约束明确规定,使官员心中有数,同时让执法者也有法可依,一切按照党纪国法办事,就会避免官员评估中的偏差。

四是正确对待网络舆论。面对网络舆论,首先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能屈从于舆论的压力,调查完事件的真相之后,再通过媒体或网络做出说明。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Russell H. Fazio. J. Richard Eiser. Natalie J. Shook. Attitude Formation Through Exploration: Valence Asymmet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4, Vol. 87, No. 3, 293–311.

责编/潘丽莉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政治负面效应   高压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