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智库研究中的两大现实
虽然我国智库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从总体上看,党政智库疲于应付,社科智库大而不强,党校智库重教轻研,高校智库曲高和寡,社会智库有心无力,科技智库尚待培育。
在人才队伍上,当前智库研究存在“六多六少”:搞理论研究的多,搞对策研究的少;写学术专著的多,写研究报告的少;关注策略的多,关注战略的少;会写的多,会说的少;学术专家多,智库管家少;学术人才多,智库人物少。
在具体工作中,当前智库研究存在“七多七少”:浅尝辄止的多,深入研究的少;追逐热门的多,独树一帜的少;发现问题的多,破解问题的少;文字描述的多,量化分析的少;依据二手资料的多,直接深入调研的少;经验性的研究多,规范性的研究少;阐释性成果多,引领性成果少。
智库研究要注重四个领域
目前学界对我国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已达成共识,现正在进入分领域、精细化研究的2.0时代。当前,智库研究要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研究为总目标,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智库考核与监管研究。主要研究:第一,智库内部如何考核评估各类部门、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特别是要研究如何提高智库成果在智库研究人员考核中的权重,避免出现把应用对策研究当“副业”对待的情况;第二,智库主管部门如何考核评估所管辖智库的建设工作绩效;第三,上级党委政府如何考核评估下级党委政府推进智库建设工作的绩效。
高端智库人才培养研究。主要研究八类紧缺人才的培养:捕捉变化、揭示趋势的预见型人才;洞察时势、设计顶层的战略型人才;知识多元、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深入调研、能接地气的田野型人才;思维新锐、方法上乘的工具型人才;国际视野、跨国交往的外向型人才;媒体关注、善于表达的传播型人才;精于管理、引领发展的掌舵型人才。
智库专业研究技能研究。主要研究七类技能:专业数据库建设技能;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技能;数字化政策分析评估技能;战略预测技能;多元文化分析技能;多学科协同研究技能;智库形象塑造与营销技能。
智库体系分类化研究。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类型化智库建设规律研究,如党政智库、社科院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科技创新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建设研究;另一方面关注专业化智库建设规律研究,如财政、金融、外交、社会保障等专业类智库建设研究。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