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是智库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要建设成为专业化智库首先要当好智库研究的“排头兵”,进行探索智库发展规律、培养智库高端人才、培育智库广泛影响力的智库研究活动。
厘清智库研究中的五种关系
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过程中,我国智库研究还存在模糊地带,需要进一步厘清以下五种关系。
厘清学术型研究与智库型研究的关系。有种观点认为没必要进行学术型研究与智库型研究区分,认为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是智库研究。事实上,二者是有区别的,学术型研究主要研究知识,而智库型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智库研究更多地是以知识为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出政策对策和法律法规等。一项研究成果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不是智库型研究。对于智库来说,基础研究应该紧紧围绕应用来进行。
厘清智库与非智库的关系。现在,社会上滥用智库概念、乱贴智库标签的现象很普遍。事实上,智库必须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简言之,它应当是一个实体性的研究机构,应包括如下构成要件:有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有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有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等。
厘清智库规模与智库影响力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智库规模越大越好,其实不然。世界上除了少数知名智库是大智库外,绝大多数的智库规模并不大。决定智库影响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具有高质量的成果和特色化的定位,多而不精、全而不强的智库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被淘汰。
厘清智库独立性与政府支持的关系。不少人纠结于智库的独立性与政府资金支持之间的平衡关系,认为获取政府资金支持必然导致智库丧失独立性。事实上,智库的独立性与政府支持之间并非对立,关键是智库要保持观点的科学性与独立性。实际上,世界上许多智库都是体制内智库,如欧盟国家智库,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厘清智库研究人员的高学历与智库高能力的关系。有人认为,智库研究人员的学历越高越好,博士比重越大越好。事实上,实践性、多学科和综合性研究是智库研究活动的最大特点。国际优秀智库都是由高学历的学者与来自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人员混合组成的,并且后者占了较大比重。因此,我国地方智库在人才引进上要打破学历偏见,注重引进实践经验型人才来优化智库人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