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重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党,重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过程中从严治党;关键在人,重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四个全面 战略 举措 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2015年2月2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同志研讨班开班式上,第一次把“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确定下来。“四个全面”是总书记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考量、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是一个系统而深邃的战略思考成果,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奏响了当代中国最强音,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战略引领价值。
推进“四个全面”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系列讲话,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只有以讲话精神为强大武器,才能凝心聚力把“四个全面”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深刻把握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新要求,为推进“四个全面”准备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攻坚克难的胜利法宝,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已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命脉。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他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视野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动摇了,精神上就会缺“钙”,就抵御不住各种诱惑,就会导致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就要切实增强理想信念,着力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坚定“主心骨”,筑牢“压舱石”,增强战略定力,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深刻把握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论述,为推进“四个全面”坚定政治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指引我们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①。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四个全面”指引航向。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方向丢不得、动摇不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制度越来越完善,“三个自信”越来越突显。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进程中,我们就是要坚持这样的自信,保持政治定力,确保“四个全面”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深刻把握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发展的理论高度,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他站在中国现实的高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他强调,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他站在改革政治方向的高度,阐明了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在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也是当代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敢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大胆识;懂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大智慧;善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大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改革,不断为“四个全面”凝心聚力。
推进“四个全面”关键在党,重在从严治党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加强党对“四个全面”的领导,是党的性质、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是从严治党,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肌体才能健康,党内政治生活才能严肃,党的政治生态才能清明,党执政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四个全面”才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才有保证。
要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治党要从严,首先是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就流于形式。一要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次抓落实的局面。二要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考核好,做到认认真真管、实实在在严,抓具体、抓深入,防止“一手硬、一手软”。三要提高认识,破解从严治党两大难题。从严治党,一方面要破除过宽问题,过宽没有威慑力,在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会导致更多的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另一方面,要破解过严问题,过严会束缚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会影响自己的选票。破解两难问题,就能调动领导干部推进“四个全面”的积极性,就能以身作则冲在前。
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③首先,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习近平指出,思想教育重点是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不渝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奋斗;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全党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红线,在行动上明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其次,思想教育要结合制度规定来进行。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搞好配套制度及其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不能搞牛栏关猫;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执行制度要从严,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党的建设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才能使党在推进“四个全面”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下大力气解决好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和家长制、一言堂等现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在大问题上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随意性、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讲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能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更不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和权钱交易。四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武器,开展好党内思想斗争,帮助党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要加强作风建设。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四风”问题任其发展,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四个全面”也会失去力量。作风建设须臾不可放松,必须持续加强:一是坚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态度,要常抓、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二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把反对腐败、廉洁政治进行到底,为推进“四个全面”创造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作风建设离不开人民的监督,从严整顿作风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侯的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
要严明党的纪律。古人云:“道私者乱,道德者治。”纪律不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一是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党员,全党都要懂得:“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④二是领导干部要做守纪践行者、带头人。塑造守纪之“魂”,做到对党忠诚,心中有党;筑牢守纪之“基”,引导党员干部按党章办事;擦亮执纪之“眼”,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锻造执纪之“腕”,加强对纪律的追究与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