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白刚:作为“哲学”的政治哲学

近些年,政治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当代哲学中的“显学”。但我们也发现,政治哲学却在并非统一的意义上被泛用:它既可以用来标榜任何一种政治意见,也可以用来描绘一种政治蓝图,还可以表达一种政治信念。也就是说,人们并未对“什么是政治哲学”形成一致的认识。但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政治哲学在本质上都是“哲学”而非政治科学。

作为哲学与政治“联姻”的政治哲学

对“什么是政治哲学”的解释,始终无法摆脱对“哲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地和活动场所都是“城邦”(polis),城邦哲人在自我反思时认识到,他们将之把握为哲学所寻求的事情本身的东西,涉及处于某个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哲学的思考围绕着与城邦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展开,因此,处在城邦中的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在此意义上,古希腊哲学自诞生之初,“哲学”与“政治(politics)”就紧密联结在一起。哲学是对政治生活最根本、最棘手和最经久不息的具有原则高度和前提性问题的研究,它旨在澄清和反思各种塑造了政治科学的基本问题、基础概念和主要范畴,它是政治自身最古老、最根本和最古典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英国的伯林认为哲学本质上就是政治的,而美国的阿伦特也强调政治哲学必然暗含着哲学家对于政治的态度。由此可见,在政治哲学这里,哲学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联姻”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和公民的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冲突。深层上看,这一关系又体现为哲学自身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所以,要理解和把握“什么是政治哲学”,最为关键和根本的就是抓住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此,德国政治哲学家迈尔认为必须从以下四重规定来把握“政治哲学”:第一,政治哲学的对象是政治事务或人类事务;第二,哲学生活的政治辩护;第三,政治生活的理性奠基;第四,政治哲学作为哲人的自我认识之所。这四重规定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分殊又贯通的整体。但从政治哲学研究主题的侧重和处理问题方式的不同来看,“政治哲学”确实又可相应分为“政治的哲学阐释”和“哲学的政治阐释”这两个维度,而这两个维度实际上体现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以及“思辨哲学”的联系及区别。

作为区别于“政治科学”的政治哲学

所谓“政治的哲学阐释”,是指用哲学的方式处理和研究政治问题,即一种把政治-人类事务、正义而高贵的东西视为其至关重要的内容的哲学探究。在这里,“政治”表示研究主题,“哲学”表示处理方式,“政治哲学”就是政治生活的哲学辩护或政治的哲学奠基,它区别于实证性的政治科学。

作为“政治的哲学阐释”的政治哲学,起始于苏格拉底,形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自苏格拉底开始,哲学从关注自然的本性转向了关注人类自身的德性,哲学也就成了“政治哲学”。这种“政治的哲学阐释”体现的是政治哲学的“理论理性”维度,或者说是反思性、批判性维度,也即马克思所说的“解释世界”的维度。在列奥·施特劳斯看来,政治哲学以一种与政治生活相关的方式处理政治事宜,因此政治哲学的主题必须与政治行动的最终目的——自由以及政府或国家相同,这些目标能够提升所有人超越他们可怜的自我。因此,政治哲学所探讨的“政治”,既不是一般政治科学所说的政治-理论,也不是实际呈现的政治-现实,同样也不是隶属于社会特定集团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观念,而是它们的综合。政治哲学所关心的,是兼有理想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规范性与超越性的充满悖论的政治;政治哲学所寻求的,是经过哲学的“折射镜”和“透视镜”反射和抽象出来的政治;政治哲学所实现的,是反思性的“哲学的政治”,而不是实证性的“具体的政治”。只有这样以哲学的方式来探讨政治,政治哲学才可能既关怀现实的政治,又跳出现实的政治,与现实的政治既拉开一定间距,又保持必要张力,达到“客观地”以理性的方法“冷静地”从哲学高度讨论错综复杂的政治事务的目的。当代政治的发展,决离不开哲学这一“慧眼”。

所以,作为“政治的哲学阐释”的政治哲学,本质上是“反思性的哲学”而不是“实证性的政治科学”。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哲学   政治哲学   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