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赶超型经济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原标题:新常态下的新亮点新趋势新动力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权衡

【核心观点】从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趋稳,经济增长将从过去35年来高速增长甚至超高速度增长进一步走向中高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将与过去比较,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从未来5-10年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将保持一个中高速增长的赶超趋势。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尽管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但是中国经济持续赶超型增长的本质特征、趋势从根本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未来若干年将继续保持赶超型经济体增长的态势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季度数据以及经济运行状况始终牵动着国内外各方面的神经和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这是对欧美看空中国经济、对中国崩溃论的有力回应。而且,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新亮点显示,新常态下中国赶超型经济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正在得到培育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是增长下行趋稳且不断向好。5月份出口开始正增长,6月份正增长超过2%,进口负增长趋向收窄,说明内外需增长有望转好;物价水平涨势温和,说明并未出现通缩;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回升,表明工业生产基本稳定。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经济运行出现的这些积极的变化背后,折射出了一系列新亮点:

首先,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过程中逐渐进入中高速增长新阶段,周期性波动正在减缓,经济运行逐渐趋稳向好;而且随着上半年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下半年经济增长预计将更趋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其次,在经济减速背景下,7%的经济中高速增长逐渐体现出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包括经济下行背景下就业出现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趋稳、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长、工业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工业企业生产增幅在下降但企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各地节能减排和环境效益出现积极变化;第三,经济减速背景下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新态势、新格局已经显现,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发展和“吨位经济”处在收缩过程中,全国尤其是沿海等地区的加工贸易等低附加值的出口出现缓慢下降,而一般贸易等高附加值的出口出现积极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以电商技术、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正呈现迅速扩大发展的新态势,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正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正在得到培育。

  中国赶超型经济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从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趋稳,经济增长将从过去35年来高速增长甚至超高速度增长进一步走向中高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速度将与过去比较,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里面既有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走向高收入阶段以后出现的经济增长收敛的规律和趋势,也有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提升服务经济比重后出现的结构性减速机制,即服务经济占比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即“鲍莫尔成本病”现象)引起增速趋缓等趋势。但是,从未来5-10年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仍然将保持一个中高速增长的赶超趋势。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尽管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进入中高速,但是中国经济持续赶超型增长的本质特征、趋势从根本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未来若干年将继续保持赶超型经济体增长的态势。

这是由于:一是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后发经济体,仍然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和赶超优势;二是目前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在中等收入偏上一点的水平,总体上仍然处在中等收入水平和阶段,由此决定的潜在GDP水平依然很高;而且,未来至少10年左右也仍然将面临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任务,这显然需要继续保持赶超型增长。三是中国经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经济起飞和赶超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曾经支持赶超增长的要素驱动的传统动力出现衰减,未来的持续赶超亟待通过创新驱动增长,经济升级转型,才能推动经济继续沿着更高水平和更高阶段赶超。而这正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实质所在,也正是为何全世界仍然看好中国经济的秘密所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动力   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