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限号离婚之我见:“离婚潮”并非社会进步(2)

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

要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轻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坚韧度,社会要弘扬“婚姻道德”和“婚姻责任”

积极应对“离婚潮”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重建婚姻责任之爱的文化、发展家庭和谐包容的文化,提高年轻一代婚姻内的文化素养和角色意识,结婚时小心,离婚时谨慎。家庭是一个生活共同体,是一个最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社会基本组织。为什么两个在旁人眼里不错的“好人”会产生种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彼此认可的家庭伦理和规则,各行其是,自以为是,没有达成“爱同和合”的格局。家庭有小是非,也有大是非。就是大爱、仁爱、同爱才能和,才有福。不计较,不比较,将小爱放进大爱中,培育共同之爱,是维护家庭幸福的可靠法门。

其一,放权抓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都有感情和私权,自主权和决策权都应该得到尊重。家庭有两个权利主体,一个是共同权,需要商量的家事属于这个范畴;第二个是私人权,包括很多领域和方面。在私权范围里,不要干涉,这是起码的尊重。夫妻不要彼此控制但要彼此信任。家庭的财务安排有三种模式:AA平权制,平均分担责任;AB差权制,一个负担多一个负担少,实际生活最多见的方式;一人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对方的钱上交,由另一个人安排,一个听命于另一个。集权制适合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可以控制奢侈消费,做到量入为出。

其二,换位思考。信任产生信任,信任产生凝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猜疑产生愤怒,带来冲突,造成破坏。猜疑就是捕风捉影、无端放大、牵强附会。婚姻的智慧是多信任、不猜疑。爱的另一个面孔是理解和尊重。理解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假设我是对方,感同身受。爱人心就是拥有一颗“同理心”。

其三,宽恕自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可能犯错,孔子讲的“恕”,是心上加一个如果的如,是内心假定我是对方会如何,将心比心。宽恕别人,也就是让自己不较劲。如果对方犯错,也想想如果自己犯错,希望不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另一方面,犯错者则要真诚反省,自我批评,求得对方的宽恕。人贵自省自律自爱自善,婚姻幸福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改起。

其四,善于交流。幸福家庭一定是学习型家庭、团结型家庭、交流型家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涵养心性,交流提高爱心爱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遇到不同意见,要冷静温和,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语言和行为的粗暴都有很大的杀伤力,要避免和克制。爱护好婚姻的轴心关系,就是在缔造家庭的幸福。总之,政府和社会要帮助提升“青春期婚姻”和“年轻型家庭”的包容度和坚韧度、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婚姻道德”和“婚姻责任”。

适当提高法定的离婚成本,给出明确的不鼓励离婚的法律信号

由于社会对离婚的道德约束大大弱化,人们的行为变得比较随意。而社会学眼里的家庭是夫妻加上孩子,甚至包括双方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亲属,存在着复杂的血亲关系、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在法律裁决之外引入人文化解机制,即婚姻家庭保护社团劝和说合机制和离婚当事人反省沟通机制,例如,从提起离婚诉讼之日起半年内同时启动这两大机制化解离婚危机。处在生命周期早期的婚姻相对脆弱,需要在包容性文化中增加其韧度,促进其成长。这种文化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冲动式离婚”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挽救一些本不该死亡的“不成熟婚姻”,减少社会冲突的代价,增进社会和谐幸福的总量。

成功的社会转型应该促进婚姻家庭的保护。国家和社会要注意保护性力量的成长,同时抑制破坏性力量的蔓延。相关职能部门可成立婚姻家庭指导师队伍,促进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的和谐。将小矛盾化解在平时,同时从正面建设婚姻和家庭。离婚前的劝说和干预是必要的。有些离婚属于冲动式离婚。冲突和拌嘴是难免的,就像今天天气好明天刮风下雨一样自然。有些婚姻矛盾是可以预防和化解的。这需要有关组织巧妙劝说、追踪关怀、化解矛盾。这好像是社会工作的一个空白。应该指出,政府和社会对保护和经营婚姻也负有重大责任。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离婚潮   离婚率   婚姻自由   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