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老龄化,并非想象的那么可怕

作者: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刘文,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博士后、副教授焦佩

看到“老龄化”,您会想到什么?孱弱的老人、缩减的人口、弃置的“鬼屋”还是短缺的劳动力?的确,人口老龄化已是一个全球现象,并将对经济、社会、政治等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这一严峻事实,国际社会的研究和应对已从“消极老龄化”转向了“积极老龄化”,试图积极地看待老龄化现象。

有学者认为,随着产出和休闲的增加,老年人可以承担一些中年人的工作,这样,年轻人可以从劳动力和家庭角色的巨大压力中解脱出来。

早在1890年,马歇尔就指出:“人口研究早已受到一切时代的有思想的人的注意。”亚当·斯密曾指出:“一国繁荣最明确的标识,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希克斯也认为:“过去200年工业革命的全部成果不外乎是巨大而长期的繁荣,这主要是由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而引起的”。但是,历史上对人口的关注,更多的是因其在财富创造和战争中的作用,因而,年轻型人口被重视,老龄人口则被看作负担。传统的文化价值、经济环境及制度化的生活曾经导致出现老龄化的黑暗时代,即“消极的老龄化”时代。

然而,老龄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变化现象,而是一个被社会和历史环境所建构的概念,随着经济环境和年龄认知的变化,对老龄化的看法逐渐从消极向积极转变。社会学家拉斯勒在其著作《生命的新地图:第三年龄的出现》中,将人生分为四个年龄段:第一阶段具有依赖、社会化、不成熟、受教育等特征;第二阶段具有独立、成熟、责任、收入、储蓄等特征;第三阶段具有个人价值实现或成功的特征;第四阶段具有依赖、衰老、死亡等特征。并以第三年龄阶段的概念为基础对老年生活进行讨论,认为仅关注老年人的衰老和依赖会扼杀人类潜能。在拉斯勒看来,老年生活应分为两个部分,即拥有健康身体追求自由发展的第三年龄阶段和出现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只能被动依赖的第四年龄阶段。退休的一大群体,健康、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进而第三年龄的出现成为促使发达国家社会结构转变的重要力量。社会面临的挑战是意识到这个巨大群体的潜力并将第三年龄阶段的积极特征(例如,对社会和个人均有利的时间和能力的使用)进行最大程度的普及。尽管对于发达国家的弱势群体和发展中国家多数人来说,第三年龄阶段的特征难以呈现,但是这仍然是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和老年群体特征较为合适的起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老龄化   “未富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