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是实现党性修养常态化长效化的有力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明确反对什么、破除什么,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坚决清除隐藏在党的肌体深处的沉疴毒瘤、顽瘴痼疾,而且要明确倡导什么、树立什么,在党内弘扬正气、汇聚正风,让正能量充分释放、蔚然成风;不仅要解决党和国家整体上的政治生态问题,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且要解决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问题,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整体离不开个体,党和国家政治生态的营造与优化,离不开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行为。正如刘云山同志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行动。良好政治生态重在涵养,‘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只有大家都来动手、都来耕耘,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大环境。”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坚持从自身做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的要求,打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
“三严三实”,也是“破”与“立”的有机统一。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要坚持“破”“立”并举,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运用,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辩证统一思想方法的生动体现。“三严三实”,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生动体现了“破”“立”并举的思想方法和基本要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必须深入贯彻“破”“立”并举精神,有破有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三严三实”,在破什么、立什么上体现了严格的规范性。“三严”,侧重于“破”,即深入破除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与党的性质、宗旨、规矩、纪律不相符合的东西,使一切不正之风在党内无立足之地和生存之根,使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按照党性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侧重于“立”,即将党性修养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准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体现在精实谋事、扎实创业和老实做人上来。许多事实表明,没有“三严”,很难做到“三实”;坚持“三严”要求,归根到底是要促进所有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照“三实”标准谋事创业、治国理政,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与业绩。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严治党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思想建党来说,“三严三实”,首先解决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等“总开关”问题,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滑坡的问题。思想建党是长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必须时时绷紧,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必须常讲常新。“三严三实”同时还解决深层的制度规范问题,这就是明确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作风素质和党性修养,而且离不开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内容并不繁琐,但针对性、指导性很强,切中要害、务实管用。从长远意义上说,“三严三实”就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通过常态化检验、比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与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释放党的制度效能,依靠严格的制度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