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举措

核心提示: 从长远意义上说,“三严三实”就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通过常态化检验、比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与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释放党的制度效能,依靠严格的制度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之后,党中央又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意义重大、影响久远。“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进一步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营造优良从政环境、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是实现集中式整治和常态化治理有机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导向性、鲜明的针对性和严格的规范性,是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思想指南和锐利思想武器。

“三严三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切实解决好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三严三实”,在本质上解决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问题;而决定党性修养的根本因素,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严以修身,侧重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问题。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着重回答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突出表现为他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远大的精神境界。严以修身,就是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努力追求高尚生活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逐步滑入腐败的泥淖,就是从人生信仰扭曲、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防线崩溃开始的。严峻的事实反复说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严以修身,不断校正人生观,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经得起利益的诱惑、权力的考验。

严以用权,侧重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权力观是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在如何看待权力、如何运用权力上的集中体现。权力观回答权力从何而来、归谁所有、为谁所用、归于何处。权力来自于社会,权力是公众的意志,权力的根本功能是为社会服务,所有权力最终都要回归于社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内容。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他能否清醒地看待手中权力、能否正确地使用手中权力,从而防止权力游离正确轨道。严以用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手中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绝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侧重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问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是价值观回答的问题。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在是非判断标准上的集中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选择,不仅仅决定着领导者个人的兴衰荣辱,而且在相当领域和范围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所谓“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严以律己,不趋炎附势、不盲目攀比。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始终做到为政清廉。

总之,“三严”侧重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问题;有了“三严”,才有“三实”。这就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指导下确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把“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切实落实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上来。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绝不好高骛远,绝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追求业绩与政绩,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老实、对国家忠诚、对人民负责,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