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中的重要篇章,它表现出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少有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努力同国际上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建立和发展关系,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和始终坚持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积极倡导建立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提出:“拥护和平战线,反对德意日侵略战线”、“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与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协定”。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主动的推动作用。中国国民政府根据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纵横捭阖、趋利避害,有针对性地灵活开展抗战外交,调动各种有利因素,联合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从而形成了援华抗战的国际环境。七七事变后不久,中国就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当美英法等国采取“中立”和“不干涉”政策时,苏联已是当时世界诸强中惟一积极支持中国对日作战的国家,也是抗日战争前期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远东利益受到损害时,对华政策才发生较大变化。为实现“先欧后亚”战略,美国急需中国在东方发挥重大战略作用以拖住日本,因此其援华工作得以改善。国民政府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使苏美等国逐步加强了对华援助。抗战后期,中国政府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参与联合国创建等活动,不但得到各国的支援,而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雄辩说明,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终究失败,这是历史规律。“不以兵强天下。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第三十章)“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庄子•杂篇·列御)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虽凶恶暴虐一时,但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家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把战争罪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定战争的胜负,不单纯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是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广泛的较量。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然得道多助;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然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最后结局。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从那场反侵略战争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席军史专家和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