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决定战争的胜负,不单纯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是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广泛的较量。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然得道多助;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然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最后结局。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参战最早、时间最长、牵制日军人数最多的国家,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作为当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历史不容忘记,更不容篡改。宣讲家网特约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系列评论文章,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本文是系列评论之三:《中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日本军国主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能够在亡国灭种的危境中开辟出民族前进的新道路,它不仅谱写了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灿烂的篇章,而且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法西斯强国的范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其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地步,却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迅速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使各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和不同军事集团的利益,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使爱国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全体中华儿女抱定“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共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20世纪30至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民众动员程度如此广泛,群众发动规模如此浩大,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绵长。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说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蕴藏着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她不仅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永恒动力,特别值得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中国人民不但已经有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高的觉悟程度,而且有了强大的解放区和日益高涨的全国性的民主运动”。如果说,近代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每一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的斗争,都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准备了量的积累,那么抗日战争则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