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要求言简意赅,立意高远。近期,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严三实”虽朴实无华,却思想深邃,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要学习践行好“三严三实”,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其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三严三实”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
“三严三实”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重在认真。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讲“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这股“认真”劲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实”生动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可见,“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
首先,“三严三实”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三严三实”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思想路线入手解决作风问题,就抓住了增强党性、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其次,“三严三实”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矛盾主要方面。有民谚曰,“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活动一阵风,过后就放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蕴含着独特的智慧:一是在对象上,抓住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二是把专题教育融入了经常性教育,是党建“新常态”。这就抓住了从严治党的“七寸”。再次,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科学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不断深化作风建设,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政风呈现许多新变化新气象。但“四风”问题病根未除,许多深层次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改进作风正处在节骨眼上;守纪律讲规矩也存在频现失范、管理过宽过软问题。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不久,紧接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延展深化。与前者比,“三严三实”思想更成熟、对象更精准、要求更严格,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论、新实践、新标杆,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性举措。
“三严三实”中“严”与“实”的关系
“三严三实”的核心是“严”和“实”。“三严”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坚持用权为民、按规用权、不谋特权私权,要心中有戒、遵纪守法、为政清廉;“三实”要求领导干部真心为群众着想、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事业和工作,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创造实绩,要忠诚诚信、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三严”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和独特优势,是根本,是基础,是出发点;“三实”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三严”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三严”偏重强调“知”,知规矩、知不足、知敬畏;“三实”偏重强调“行”,行实事、用实劲、行实言。因此,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和动力;而实现了“三实”,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个人“三严”修养的发展。反之,“三严”不立,“三实”就失去了理论和内心支撑;做不到“三实”,“三严”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可见,“三严”与“三实”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在互动中成为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的是“不严不实”,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着力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等问题;着力解决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还在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要做到“三严三实”,首先,要把深化学习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纪,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国家法律,按制度办事,秉公用权;再次,要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多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