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弘扬与重塑

—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研究综述

【摘要】相关理论研究表明,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虽然在思想内涵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前者并不是后者基本内容的一般性重复,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弘扬并重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生态方面的思考为当今世界发展提供了诸多指导思想与行为实践的启发。因此我们应当把研究的重心放在生态马克思主义弘扬并重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方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弘扬 重塑 生态马克思主义 研究梳理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理念中发展而来,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与资本研究的主导方向,深入揭露生态危机是如何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的,不但对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大力批判,而且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些能够有效解决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合理策略。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通常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复制品,基本是在重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内涵,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理论理解上的误区。生态马克思主义可以成功地弘扬并重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念,而且这种弘扬与重塑作用还体现在诸多方面。因此可以说,生态马克思主义完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且反作用于构建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逐步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理论探索的维度与深度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经验,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生态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弘扬与重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相关研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生态马克思主义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维度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中,佩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代表。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中着重进一步发现和提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存在的生态内涵。佩珀在自己的研究历程中,反对绿色理论家们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佩珀认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社会历史生态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推动整体社会制度的变革。佩珀十分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目前由于资本主义领导世界而产生的生态情况进行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对当下世界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与破坏状况分析时,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佩珀十分赞同这样的论述观点,而且这种思想观点值得广泛的应用及推广②。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史中,社会历史将全部承担由于资本主义模式下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生态环境中所产生的危机及后果,当社会负担负荷过重时,会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造成恶性后果。马克思在谈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时曾经有过将自然、社会两者相结合来考察研究的观点,佩珀对这种观点表示深切的赞同。佩珀进一步提出他自己的观点:在社会历史生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当紧抓自然与社会的辨证统一关系,通过自然与社会之间矛盾关系的运作不断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解决资本主义生态问题③。

佩珀本人也发表过对于马克思个人思想的一些看法,他说马克思是一个一元论者和有机论者,尤其是在谈到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解决时他更加肯定他对马克思的看法。佩珀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引出了资本主义对历史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灾难的观点。在佩珀看来,马克思并不认可社会中心论,也不赞同批判资本主义技术中心论。马克思认为唯有尊重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方能达到支配自然调节生态环境的有效策略。佩珀进一步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模式控制之下,只有强化人本主义道德,努力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才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潜力、活力及以个人主观意志为基础的自主选择能力,培育个人的良好感知能力,并且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佩珀在谈论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时,充分重视他们两个人思想理论中完备的生态学思维。二人在建立思想之前都非常睿智、先见,确立人与自然间紧密相联的关系为思想基础,并在此思想基础之上设定一个先进社会的理想标准。佩珀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人对于生态问题解决方面的思想对于构建生态中心主义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马克思主义在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中,始终将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紧密结合,从而得到相对科学的化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策略④。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思维的关系

另一位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福斯特,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深入挖掘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思维的一般性关系。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他认为唯物主义理论在理解过程中应当注重区分开认识论、实践论及本体论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论唯物主义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划归为一⑤。在既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学者往往主张通过密切联系社会、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对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充分了解,并且详细了解引起生态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合并自然发展规律和历史观念,由此而形成相对完整与相对系统的生态学思维方式。福斯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发现马克思哲学思想不仅继承了传统旧式唯物主义,甚至有很大的超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马克思哲学思想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改造并完善了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福斯特在读到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所谈到的异化观念时,表现出极其赞赏的态度,他进一步指出通过异化观念理论马克思传达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思想。第一,异化观念只能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第二,马克思提出人类要与自然及社会建立关系,必须以劳动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人只有在自然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才可以形成自身生命价值,获得相应的意义;第三,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与危机的解决放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依靠理论概念的指导,马克思主张在深切了解人与自然的特征与关系的基础上,逐渐掌握自然与人的规律,为实现良性生态互动提供规范正确的指导。福斯特在深入挖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意蕴的过程中重点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造成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断裂以及自然的异化发展方面的负面作用。

福斯特在他的一篇名为《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论文中,明确阐述了以下几种观点。首先,是涉及到一些存在于物质变化概念中的问题,通过比较马克思著作和李比希著作,福斯特发现了马克思对李比希著作中的物质变化概念有所借鉴并继承,而且把这种概念划入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去。福斯特认为通过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找到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工业生产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有效方式⑥。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借用物质转换概念可以代指存在于自然界内部中的物质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指代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劳动与社会实践与物质和精神等转换的过程。在谈论到物质变换断裂概念问题时,福斯特认为马克思通过自然异化观念已经明确地通达其概念核心。马克思在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特征时充分表达了人类自身与人类生存条件互相分离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有相关的论断,“这些条件引发了一个不能弥补的裂缝,这个裂缝存在于生活、社会的自然规律形成的物质变换联系”。此外,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的物质断裂思想时,福斯特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环境下如果出现城乡分离的状况,那么商品贸易活动便需要较长的距离成本,资本主义物质交换的断裂状况便会凸现出来。造成物质交换断裂状况的主要因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型私有制格局以及生产方式的集中化。福斯特在发表对于资本主义物质交换断裂看法时与马克思一样,均反对这种生产方式。福斯特认为,如果要真正废除雇佣劳动力并且废除私有制生产制度,就应当充分调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生产管理者与社会劳动及自然间的关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