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叶小文、张峰:民主和协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2)

核心提示: 5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在我国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三、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围绕这一战略任务,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长远发展作出了战略性的设计。

如何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实实在在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点:一是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重要原则。二是坚持使协商成果真正有用的制度保障。三是坚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的发展方向。如何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为全方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点:一是拓宽协商渠道;二是丰富协商类型;三是建立健全协商方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由若干协商渠道所构成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和理论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7个主要协商渠道,分别是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意见》又将7个协商渠道区分为三类情况或者说“三个梯队”:第一类是继续重点加强的,有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第二类是要积极开展的,有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第三类是需要逐步探索的,有社会组织协商。这样的区分既照顾到了全面,又突出了重点。

着眼于发挥各协商渠道自身优势,做好衔接配合,《意见》根据各协商渠道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规定了各自的协商内容和方式,明确了协商工作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紧密联系,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新要求,人民政协就要着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自觉承担起协商治国的新使命。协商渠道有多种,但专门协商机构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政协。这意味着人民政协要在发展协商民主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首先,人民政协要在发展协商民主中起示范引领作用。人民政协是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阵地,具有强大的传统政治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政协是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体系的缩影,以界别组成为特色,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系统,有巨大覆盖面的层级架构,可以为构建中国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准备。二是人民政协有丰富的协商民主经验,政治协商的议题非常广泛,可以为在党的领导下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三是人民政协有比较成熟的协商议事规则,有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可以为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四是人民政协承继和秉持协商文化优良传统,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形成了平等、宽容、友善的协商民主精神,可以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重要的精神引领。

其次,人民政协要发挥好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建设,提出了提高“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特别是联系群众能力,与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系最为直接。“要提高联系群众能力,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再次,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虽然协商的渠道是多样的,但专门的协商机构只有一个,就是人民政协。这意味着人民政协要在发展协商民主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可分为内外两个方面。首先是搞好内部的协商民主,包括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等等。其次是参与外部的协商民主,配合支持其他协商渠道,共同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体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民主协商   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