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农村基层选举困境破解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破解农村基层换届选举困境的重大机遇。基层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托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破解我国农村换届选举的困境。

【关键词】依法治国 基层换届选举 政治素质 公开性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和范围得到了扩大和推动,农村基层选举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变化,某些制度、程序,尤其是法律法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地补充和完善。另外,由于选举运作过程公开性不够,以及公民政治素质较低等几个方面因素,使得当前农村基层选举中出现了贿选、代选、盲选和政策法律漏洞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认识我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中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以增强政治体系运作的公开性和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改善基层换届选举的现状,破解我国农村基层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困境。

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指导性文件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法治建设的智慧结晶,彰显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的决心和魄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首先,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及其相关法律,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实现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有力的法治保障。最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建成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农村基层选举的若干困境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不按程序操作的不规范行为不减反增,甚至某些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严重阻碍着依法治国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抓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重大的机遇,用法治的途径和方式解决基层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推动依法治国全面开展和基础民主发展。近年来,基层换届选举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各异,概括这些现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贿选。村级换届选举是各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着全村发展大局。我国基层民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选民的选举意识有所提高,大部分选民在选举时对自己手中的选票都非常慎重,但也有一部分选民民主意识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还有一些选民目光短浅,被眼前利益驱使和诱惑,助长了选举中的不正之风。贿选或变相贿选就是村级换届选举不正之风的一种。

无论是贿选或者是变相贿选无外乎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贿选的方式和手段大同小异,但又不尽相同。贿选多以金钱开道,也有送礼、请客、许诺等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贿选金额不等,贿选方式或隐蔽或公开,或直接或间接。其次,贿选涉及的人员中不乏一些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资金流进农村,扶农、支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基础选举中某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使用行贿手段,相互争夺村干部的职位,利益争夺渗入选举,逐渐成为竞选的潜规则。

非法代选。正常的、合法的代选在选举中是常有的事,受法律保护。但是代选是有条件的,也有一定数额限制。《选举法》明文规定,选民因故不能按期参加选举或不能填写选票,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委托其他选民代投、代写选票,但每一选民接受委托不得超过3人。随着一届又一届基层换届选举的进行,一些超规定的、不合法的代选现象出现了。非法代选,侵犯了合法选民的合法权利,使得一些选民不能够自己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进而损害了选民的利益,也使选举工作不能按照政策和程序进行。

非法代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带着目的包办选举。为确保某些人当选,包办选举以使选票集中,达到保证某人当选的目的。二是敷衍了事,胡乱简化选举的代选。某些人为简化选举工作量,顺利快速地完成选举任务,还有些单位和个人担心选举工作时间跨度太长,耗时耗力,损害自身的利益,便非法炮制选举,由个别人代填本单位部分甚至全部选票。非自愿代选不仅严重损害了选举的尊严和神圣,同时也侵犯了一些选民自由、平等的选举权。

走过场、形式化的盲选。很多基层选举虽然在形式上尊重法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选民政治意识淡薄,政治参与能力低下,也由于选民对选举的各个环节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不够,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投票现象,这就是基层选举中较为普遍的走过场、形式化的盲选。国家加强对选举程序和政策的培训学习,严格按照政策和程序来推进选举,目的就是确保选举的质量。但是,走过场、形式化的盲选给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留下隐患。一些选民由于民主意识低下,政治文化素养不够,对候选人了解不足,没有仔细、慎重地考虑投票的后果,不仅没有把选举看成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反而敷衍了事,为了完成任务随意投下自己手中的一票。此外,在具体投票时,有些基层选举中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很多人将选票投给自己认识的人、朋友或者亲戚,有些人还会为自己的亲戚、朋友拉票,还有很多选民是在投票现场被一些人影响,别人说哪个候选人好,就选哪个候选人,没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与思考。

农村后备干部、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现任村干部和党员老龄化严重,学历低,缺乏创新精神,没有活力。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资源普遍缺乏,使得农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很多年轻有为的青壮年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农村的事务没有兴趣,也不关心村里的选举,无所谓谁当选。即使有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农村青年参加竞选,但由于他们多年在外读书、工作,与村里的普通群众缺乏沟通和交流,群众对其不了解,尤其是他们与那些老党员、老群众在思想和为人处世方面有代沟,很难得到老一辈党员和群众的支持。除此之外,年轻人的事业和财富累积刚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很难让别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带领大家致富。这样一来,与那些老党员、有威望的老干部相比,青年人在选举中就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群众的广泛支持,最终导致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难以实现。

妇女参选率低。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激发农村基层的女性参与选举热情,真正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成为国家、政府和学术界都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妇女参选参政,但是在现实选举中,妇女参选参政依然困难重重。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多数选民觉得女性不应该参政,也没有资格和能力参政,加之妇女本身要兼顾家庭、亲人和工作,她们在工作上的精力有限,其参政能力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现在社会上各种不正当的选举行为频出不断,使得妇女更难在选举中胜出。农村妇女参选参政依然困难重重,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参政提供机会和平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视域   依法治国   困境   选举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