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执政党建设的对策
在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果下,执政党也不断自我完善,开拓创新,进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新型政党建设,也是承担更多历史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加强自身建设,成为优秀组织的必然选择。新型政党建设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长期摸索、不懈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进一步理解建设新型执政党的战略意义。首先,建设新型执政党是目前执政党建设的关键所在。在任何时期,任何组织,学习、服务、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共产党只有不断学习,深化服务,开拓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才能将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时刻引领广大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之路。创新是政党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其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制为政党建设提高理论依据。新型政党机制,以其先进的理念、完善的模式与机制为我国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随着社会形势发展,老观念和老经验难以解决党建的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突破模式的束缚,放弃落后的体制,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新型发展模式武装自己,切实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信心百倍地应对不断更新变化的未来。
将建设新“三型”党组织放在发展首位。“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政党建设,把握着执政党的发展方向和命脉,影响了执政党未来的发展壮大,将“三型”政党建设提上日程,放在建设发展的首要位置,是历史和现实的真切需要。要利用这个发展契机,完善党制建设,稳步推进党组织的建设。⑥
用新知识为“三型”政党和党组织建设作准备。目前,我国“三型”政党和党组织建设还不是十分成熟,还存在社会结构不完善、服务组织不健全等诸多的弊端,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做发展后盾和力量储备,才能真正顺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拓宽视野、升级知识,很可能会用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习惯、旧思路、旧方法、旧体制来对待新事物,便会重蹈覆辙。
学习中外“三型”组织的成功案例。要善于借鉴国内外“三型”组织建设的成果案例,吸取精髓,为我所用。以美国通用电气为例,20世纪80年代该企业普遍推广建设学习型企业,其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新加坡等国家廉政指数世界排名靠前,这类国家建立的三型政府值得我们学习。美国微软、苹果公司都在大规模应用三型服务组织,扩展学习范围,站在更高的起点和战略层面谋划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网络。人才是一个组织发展强大支撑和后盾。新“三型”政党和党组织建设必须依靠人才,做到任人唯贤,培养一大批切实可用、肯干踏实的人。同时对领导班子也要着力培养,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标准,完善实绩考核体系,让能者有发展的平台,以最大化地利用人才资源。
以基层党组织完善促“三型”党组织机制完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新三型执政党必须依赖广大的基层群众组织,最大程度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展示出来,为新型党组织建设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效促进新型党组织机制的长效发展。⑦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管党责任,加强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高驾驭能力和工作水平。调整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日常工作体制,为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建队伍的先进性。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培先与转后并重,抓好“石家统式”新农村建设,推进薄弱村转化升级,将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有效结合规化管理,以整体提高基层建设水平。
为“三型”政党和党组织建设推送人才。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自觉将人才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一要优化人才管理策略,制定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策略,吸取和征集相关人员的宝贵建议,将实践考核与伦理体系完美融合,使得人尽其才。二要继续以“农村实用人才俱乐部”为载体,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开展创业示范活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三要大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民营企业中继续开展“引智助力”活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引进所需的急缺人才,努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以廉政党风建设引领新型党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腐败之风无疑是我们前进的一大阻碍。新三型执政党建设要重视廉政党风的建设,做到党内外共同监督两手抓。在党内,要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免谈话等制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权利公开透明;在党外,要完善监督途径,开拓民主监督、建议、举报渠道,做到全方位反腐倡廉。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机结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被定势所困,不被成规所惑,以创新求发展、求突破。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做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
总之,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新型政党刻不容缓。要求执政党和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逐个击破前进路上的阻碍,抓住前进路上的机遇,坚持学习、完善服务、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建设新型政党过程中不走弯路,才能取信于民。
(作者为长治学院教授;本文系2013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意识形态的领导在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中的作用研究”成果)
【注释】
①刘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述评”,《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② 梁政,邱志斌,秦姿姿:“南宁市建设‘三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③刘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研究述评”,《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4期。
④王宜胜:“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内涵、意义与路径”,《达州新论》,2013年第3期。
⑤李海清:“现代法治的逻辑—一种政治哲学的视角”,《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1期。
⑥任俊华,李朝辉:“试论中国古代官员创新的特点及局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⑦徐雷:“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2期。
⑧门洪华:“关于中国国家定位的思考”,《攀登》,2014年第2期。
责编/于岩(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