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光伏未来发展策略
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使作为光伏大省河北的出口严重受挫,欧美政策、态度的不明朗加大光伏产品出口形势的不确定性。面对此环境,河北省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来探讨河北省光伏产业未来发展。
从企业层面来讲,一是要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我国光伏企业和国外相比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光伏企业只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才能提高产品生存空间,这样在与国外竞争对手博弈间才能取得产品优势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间的强强合作,企业在加强自身的资源整合形成自己的产业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要与国内企业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本国光伏产业的凝聚力。光伏企业应加强产品的技术支撑和质量管理,在一定的质量和合理的成本基础上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应重视培养和提高产品的研发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专业人才。有了专业性技术人才在光伏产业技术上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通过和国内高校合作的方式,委托国内高校为企业培养专业性人才,或者是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使得企业内员工的专业性和创造性更强。除此之外企业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通过物质奖励调动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降低成本和能耗,摈弃生产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转向生产含金量高的附加值产品,打造光伏品牌,推动产能整合进程不断深化,提高河北省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进而推动河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开拓国内市场,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辟新兴国际市场行业。国外反倾销的持续使得光伏出口持续受阻,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国外欧美市场,我们需要新的市场来消耗河北省光伏行业巨大的剩余产能,打开销售困局。研究国内市场的推广策略,加大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制定均衡的发展策略,积极开拓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中西部地区。同时,开辟新兴海外市场,着力开发澳洲、东南亚、非洲等有潜力的新兴市场,确保光伏产品出口渠道的畅通和多元化,进而保证出口市场整体效益的稳定性。为绕过贸易壁垒,光伏企业可以直接在美国当地设厂,也可以采取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制造外包等方式将产品生产和出口搬到海外,然后通过第三国将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以此来避开进口国的税收措施。
从政府层面来讲,政府应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完善现行的贴息、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可以借鉴德国、美国和日本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光伏产业进行有差别的政策激励,将补贴的重点放在并网发电、科技研发和消费者身上,以达到淘汰无序竞争的低水平产能,同时提高光伏企业的准入门槛,避免我国光伏产业多而无序的发展,严格限制低水平的光伏企业建立,加快推进中小光伏企业合并重组的目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光伏产业的整体水平。政府补贴应鼓励科学研发,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设立专门基金支持和奖励技术创新。同时,在消费环节设置政府补贴降低普通民众利用光伏的成本,在国内消费群体中推广光伏产品和光伏发电安装,完善政府对个人和家庭安装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为光伏产业的应用推广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保证补贴能够及时如数发放到位。
重点扶持支柱型企业,将产能过剩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作为发展契机,整合光伏行业。政府应有针对性扶持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加大对代表性或者前景较好的小企业的扶持,通过政府扶持进而推动市场对光伏产业的积极作用。协调出台相关信贷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问题,可以效仿美国政府为光伏产业提供担保联动银行信贷支持和优惠措施。同时,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企业优化重组,鼓励光伏企业进行转型,降低组件板块在光伏产业中的比重,推动企业从制造领域跨越到应用领域,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深化光伏终端应用市场,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和小规模屋顶系统,通过补贴和优惠措施等经济措施鼓励企业和家庭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域循序推进光伏电站的建设。
在当今国际贸易频繁的情况下,反倾销是无法避免的。在反倾销面前我们并不是一无所获,它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反倾销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好好审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质量提高和产业布局方面我们需要倾注更多的力量,另外光伏产业长久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和扶持。我们河北省的光伏产业应该依靠企业自身和政府的双重力量在反倾销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从长远看,河北省的光伏产业应该不断进行产业链整合和科技创新,同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均衡的发展策略和多重营销渠道从而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将河北省打造成光伏产业的大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454309D)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