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反倾销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以河北省为例

【摘要】河北省是光伏产业的发展大省,拥有数家龙头光伏企业和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文章从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从产业发展概况、产业基地、代表性企业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欧美对华反倾销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省在发展光伏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研究在未来河北省光伏产业如何发展壮大。

【关键词】河北省 光伏产业 反倾销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D5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光伏产业迅速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外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接踵而至。在反倾销背景下,河北省作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大省如何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在未来发展光伏产业,推动从光伏大省向光伏强省的转变是未来河北省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河北省作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大省,太阳能资源丰富,河北省北部和中东部地区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和三类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拥有从原辅料生产到发电应用工程的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深加工等多个品种。截止到2011年,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从业企业约50家,其中入统企业25家。在这些从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主要有英利集团的、晶澳和冀中能源集团。

河北省共建有保定、邢台、廊坊三个太阳能产业基地。保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于2008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邢台具有明显的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资源优势,石英砂等原材料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储量高达10亿吨以上,新能源产业现已成为邢台开发区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廊坊以光伏产业和LED产业为代表的“双绿”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自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欧反倾销调查,河北省光伏产业遭受重创。2011年全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300MW,但受到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幅回落、美“双反”调查、欧洲反倾销调查等不利影响,光伏产业呈现增产不增效态势。2011年,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13.03%,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比重31%,实现利税16.4亿元,同比减少66.47%。2012年以来,受美国及欧盟“双反调查”、国内市场也受多重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滑,中小企业全面停产,大型企业出现亏损。2013年1月至6月,全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7.90亿元,同比增长-28.19%;实现利税总额-12.512亿元,同比减亏1.85亿元。光伏行业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随着今年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规范,加之欧盟与我国初步具有磋商意向,行业形势转好。

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是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大背景下产生的,存在欧美国家压制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机。但此外,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与我国光伏产业的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1年10月美国企业针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申请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欧盟则是对中国生产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美对华反倾销集中的太阳能电池、硅片领域是我国光伏行业生产最集中的领域。虽然河北省有英利这样的龙头型的完全产业链的企业,但河北省光伏企业中小企业占多数,生产粗放,属于光伏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和环境污染密集环节,许多企业只进行简单的组件封装工作,产品质量较差,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加大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河北省光伏行业仍处于世界光伏产业链的低端。

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事件之所以引起产业内高度关注,与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结构相关。河北省光伏企业依靠海外市场需求拉动的特征明显,国际市场是光伏产品销售市场的主战场,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且70%出口欧盟各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欧美等地。在反倾销调查的判定中,数量倾销是判定损害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竞争中,集中向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会导致被指控倾销的可能性提高。中国光伏行业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发展模式和过度集中的出口商品结构给予欧美国家反倾销调查可趁之机。

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是材料、关键设备、市场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光伏材料加工设备,国产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生产技术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手中,装备依赖进口。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硅材料加工提纯、关键设备制造等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光伏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

国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光伏产业发展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结合本国的能源战略和自身优势在光伏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研究他们的光伏发展模式无疑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贴与扶持。1991年德国率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它为德国光伏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1998年德国政府又提出了“10万光伏屋顶”计划,它推动了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2000年又率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法案),紧接着又在2004年对EEG法案进行了修正,逐渐完善了光伏政策从而进一步拉动了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德国政府对光伏产业还有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美国从20个世纪70年代开始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能源政策法》提出了太阳能赋税减免政策,“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美国政府采取直接补贴的财税政策。2008年的能源激励计划中,美国政府为光伏产业提供担保,鼓励银行向光伏产业贷款。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对光伏企业的补贴力度极大。同时美国的许多州也通过了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市场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计划,在联邦政府的监管下,各州都出台了地区性光伏政策特色方案。美国的光伏产业财税政策,关键是税收抵免、直接补贴、贷款担保等优惠条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很大,从而推动美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日本也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光伏产业的开发利用。日本政府的《新能源基本指南》为日本光伏产业的市场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定明确的框架。日本1994年实施的“住宅光伏实施计划”通过用户补贴政策引导太阳能光伏市场长久发展,这是日本针对光伏产业较突出的财税政策。2009年起日本重新启动住宅光伏计划使得日本的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另外,日本对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支持部门不仅从经济产业省扩大到环境省,国土交通省,农业 、林业 和渔业省等相关政府部门,而且还扩大到了地方政府和市政当局、电力公司等单位。正是由于国家相关法律和政府的补贴以及扶持,使得国外各国的光伏产业得以稳定长久的发展。

除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外,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又各具特色:德国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居于世界首列。德国政府全面支持光伏技术研发,使得德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光伏安装量也很庞大在国际市场上首屈一指。专有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一直是德国的最大优势,太阳能光伏装置生产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德国也处于领导地位。21世纪以来在德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德国主要光伏企业联合成立了光伏技术创新联盟。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环境部两部门决定向德国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提供资金用于以后光伏产业创新和长久的发展。研发创新目的是取得最新技术创新成果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从而保持并提升德国企业在光伏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

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迅猛发展与美国的产业链布局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光伏产业的成功与它的产业链布局息息相关。美国十分重视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当中国的制造商还沉浸在享受销售光伏电池所带来的红利时,美国部分光伏企业己悄然进军下游电站项目开发和运营领域,并成功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和业务多元化转型,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在全行业价格迅速下跌的浪潮中,美国企业由于提早对下游进行布局,储备了大量的电站项目,因此受电池价格下跌的影响明显小于行业内其他企业,这也证明了多元化战略的成功。

与美国多元化发展不同,日本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完善和国外市场的开发。日本充分考虑国内住宅领域、公共事业领域、生产领域特别是海外市场使用者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积极培育相关技术组合的有机统一体以及与住宅、电力、IT、机械工程等产业间的协作,从而扩大了太阳能产业的相关需求。一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宣传包括住宅用太阳光发电导入支援补助金政策及预算、税收制度方面的支援措施;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与住宅商的协作。日本太阳能产业在海外拓展市场时,除充分发挥本国以太阳能发电系统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及技术外,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特殊性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如太阳光发电系统所搭载的模块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

世界各国经验证明,太阳能光伏的发展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和政策的推动。从德国、美国和日本发达国家的光伏产业市场不难看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来自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推动和价格的直接补贴,各国政府的政策补贴和各类屋顶计划都是以降低太阳能价格和推广光伏产业的应用为目标的。同时,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各国根据自身优势,开拓创新积极发掘市场潜力和利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我们应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推动河北省光伏产业的长久发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产业发展   路径   背景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