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舆情应对 (2)

—以河北邢台中化道达尔油品事件为例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塑造公正、公开、透明、勇于担当的政府形象,避免突发事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为层次过多而受到曲解。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应该通过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反应,密切关注和掌握舆情,根据事件发展阶段和舆情走向态势来制定信息发布内容。通过采取积极主动地态度,及时借助新媒体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如召开信息发布会,接受电视、报纸等媒体采访、政府网站发布、通过网络在线与网民进行实时对话等。必要时还可以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信息发布设立为常态之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与突发事件的性质相适应,突发事件的解决通常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对相关事件的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信息的准确性、瞬时性可见一斑。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应紧密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载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快速播发体系,拓宽传输渠道。建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平台,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储存、汇集、分析、传输与研判有关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无疑会对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撑与保障。

利用政务微博提高应急能力。应当将政务微博从单一信息发布平台功能转变为实现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群众反映问题、相关部门解疑答惑并改善服务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经常利用网络与民众沟通交流,听取民意。突发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官方微博及时跟进,并与网友互动、释疑,引导社会舆论,提升了网络时代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公信力。例如,四川会理领导“悬浮照”曝光仅一天,当地政府就开通了新浪微博,通过微博向社会道歉,获得了公众的理解。

政府是突发事件处置的主体,在突发事件中,政府微博反应快速,措辞得当,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可以极大地避免坊间虚假信息传播,掌握舆论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化解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要倡导领导干部学会使用微博等新媒体,夯实媒介素养,掌握微博的传播规律,汇集社情民意,传播正确信息。“政务微博”迅速有效,已成网络时代政府公共管理新举措。

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相关的法律机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进一步践行依法治国,应充分重视法律的制定工作。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神圣与权威也在实施过程中尽显。近年来,我国已经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但缺乏权威性,网络法治建设仍落后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实践。

立足于全面建设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重视加强法理研究,成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组织,统一筹划、统一指导,进一步夯实法理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的程序立法,提高网络管理法律的层级,统一各部门的法律、规章与制度,使网络执法更加准确,更具操作性。在公共事件治理过程中,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工作也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标志着对网络消极现象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依法治理。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当前,在突发应急事件应对中,普遍呈现出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弱的特点,大多地方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成熟的、多元化的社会动员机制。随着改革的纵向深入,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突发事件的应对也需要相应地引入多元治理的新型理念。尽量避免一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仅有政府及相关部门冲锋在前,多部门联合作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性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应急大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个层级的专业人员动员机制,建立完备的志愿者信息储备,保障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之中,充分运用志愿者资源。

社会动员自身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等非政府力量,必要时调动武装力量,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律等措施,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强大的应急合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并结成各种伙伴关系,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建立聘任制度,充分发挥智库作用。近年来,邢台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队伍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应急人才缺乏。在应急管理实践中,专业应急人才如灾害风险评估人员、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对较少,与频发的突发事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基层应急行政管理人才不足。在专业应急管理人才上“专、精、通”的特征不明显,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应急人才建设机制亟待完善,表现在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应进一步加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便于人才的自由流动。

应建立健全符合邢台市实际的应急管理专家的聘任制度,重点实施聘用合同制,深化岗位管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人才竞争机制,切实提升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从本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大学、社会中介机构分类选取一批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建立应急管理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专业和特长。

鉴于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不论是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灾难,还是突发公共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对此,我们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深刻认识到提高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对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分别为邢台学院讲师、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成员,邢台学院讲师;本文系河北省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基地2014年度课题“微博时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中的舆情监控”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SJD2014KTY035号)

责编/张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舆情   突发事件   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