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地方政府在京津冀产业集聚中的角色分析(2)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合理规划集聚,地方政府是产业集聚的引导者。京津地区以钢铁等资源消耗型企业为主,产业转移将在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的引导下进行,产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集聚正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的管理者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者,对地方经济资源握有重组的信息。因此,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区域需求、区域特色及区域资源分布,切实做好区域产业集聚的长远规划,而不应该不切实际地将目光聚集在诱惑性的高新技术产业,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守一隅。在产业选取上,应重视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及特色产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时,要引导集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以提升集聚的整体竞争力。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入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集聚发展规律,量力而行、因势利导。

集聚政策的意义在于把产业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既注重外生资源禀赋,又注重集聚内生的比较优势。因此,政府应该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阶段特色及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以引导产业集聚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应顺应市场要求,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及企业选址等方面自由发展,避免过多行政干预,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宽松和法律和政策环境;在产业集聚的成长期,地方政府开始成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一时期集聚开放程度低、企业实力较弱,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培育市场秩序、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供必要和政策扶持和合理的税费优惠;在产业集聚的成熟期,产业结构优化成形、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集聚竞争力日趋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与国际竞争,净化市场环境、整顿市场秩序。

坚持市场导向,地方政府是产业集聚发展的辅助者。京津冀产业集聚的现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久以来市场选择的结果。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结合三地不同城市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因势利导,而非简单的政策捏合。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打破行政壁垒,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促进三地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决不能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要政绩、拍脑门。在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扮演好产业集聚发展的辅助者,不用政策捏合企业,不盲目进行重复建设,重点扶持处于萌芽状态或已经形成的产业集聚,及时纠正市场失灵和制度偏差,支持与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尊重客观规律,避免过多过死的行政干预。在产业集聚政策选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充分尊重集聚内企业的意见,将他们纳入到政策过程中来以保障各项政策的科学合理和顺利执行。

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是产业集聚扶持者。充足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产业集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产业集聚的扶助者。首先,要改善产业集聚发展的硬件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应努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建立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开发区、生产基地等。“提升区域开发建设的档次,提高区域承载项目的能力,以及全方位满足投资者需求,从而形成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效应,建成投资者的乐园。”③其次,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环保标准、安全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合理、质量检测科学、认证制度规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完善的市场秩序平台;建立内部协作网络完善、信息交流渠道通畅、信息服务完善及时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担保和融资支持的金融服务平台,发展信用担保机构,为集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公平平等、诚信为先的市场文化平台。④政府扶持的重点是集聚而非企业,因此,应根据集聚的产业性质、组织方式、规模大小以及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等不同,区别集聚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有针对性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计划、涉及中小企业集聚绩效考核指标。

发展创新网络,地方政府是产业集聚的推进者

创新网络是集聚迅速成长的重要条件,京津冀产业集聚应充分发挥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积极发展创新网络,推进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在创新网络的起步阶段,政府应该适度介入,举办培训研讨活动并出台政策措施加以引导。一方面,政府应充当好协调者的角色,将政府、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创新技术联合体,以弥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人力、财力、物力的不足。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资源和基础设施、知识和技术支持、并通过不断与企业进行交流,形成动态性、生态性、开放性的创新网络体系,并将此网络创新活动进一步在地里空间中扩散,其间的参与者应根据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分析,做出创新决策,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并通过网络扩散、外溢,实现资源优化,实现企业和集聚持续创新和持续发展。⑤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地区间智力要素的流动,将科技创新的效益扩大化。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技术桥梁,促进集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是一切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国家经济和实力竞争的关键,因此吸引和培育人才成为发展产业集聚创新网络的基础。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人才,留住人才,通过技术人员培训与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人才质量,强化创新动力。同时地方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做好企业与人才、企业家与专家之间的沟通工作,创造合作机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结语

在京津冀产业集聚发展中,政府是间接的辅助者、引导者、扶持者与推进者,而并非直接介入。地方政府应避免利用行政强制手段,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通过财政贴息、减免税收、设立专项基金等对产业集聚进行支持。通过公共产品供给和创新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个体劳动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研究会等在行业管理、指导、服务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本文系秦皇岛市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02B058)

【注释】

①冯文娜,杨蕙馨:“政府在产业集聚成长运行中的作用研—基于博弈的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②③王雪丽:“政府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2期。

④魏剑锋:“产业集聚发展与政府角色”,《财经论坛》,2007年第27期。

⑤李慧:“政府在产业集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探析”,《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京津冀   地方政府   角色   产业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