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平台构建(2)

另一方面,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要通过学习,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是应用,确定社会实践的方法与途径,特别强调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要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受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需要花大力气提升社会实践的水平,还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密切对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与针对性。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客体特点的实践项目,鼓励其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亲自完成实践过程。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受教育对象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全面结合社会实践的实际内容,积极去建立实践方案,营造开展社会实践的有利条件。社会实践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社会实践让受教育对象能全面深刻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全面领会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重要地位,受教育对象能全面感受到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全面提升受教育对象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对待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掌握在新时期为解决矛盾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创新教育载体。教育载体是教育内容与方法物质寄托,是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过程。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的逐渐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也要实现载体创新,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紧密结合(隐性课程主要间接学习活动,比如环境对人的熏陶等,显性课程则与之相反),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可接受性,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富有亲和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因此,还要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能,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路径。要全面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站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延伸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空间,开辟网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动权。

内容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民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要做好内容上的创新,做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合乎民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和互联网信息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从不同方面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这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内容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就需要从实现内容进行创新。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是增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是明确马克思主义本身与时俱进的品格,这要求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紧密结合,让受教育对象不仅明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还要掌握原理产生的背景知识,明确原理在产生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何的演绎,这样才能让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二是注意将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内容与实践价值教育实现有序对接。比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经济方面的理论,既要做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转规律,更要强调提炼经济现象的实用方法,便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还要从国际、国内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出发,帮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批判方法,在开展批判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批判精神,能从抽象的价值观理念中获得解放,让受教育对象实现重塑自我,更好适应社会,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为此还需要引入比较教育内容,不仅要让受教育对象能对东西方先进思想有大致的了解,更要明白不同时期时代精神,把握时下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还要介绍不同学派及观点,培养创造性人才,要做到不被传统束缚,善于打破一些条框,在日常生活中,将实践当成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社会上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能在准确掌握大原则基础上,实现兼收并蓄,进一步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比中获取真知。

三是强调补充评价其他社会思潮的内容,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发展,西方经济思潮涌入我国,社会上的多种思潮呈现多元化态势,这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对其他社会思潮的评价进行全面结合,特别是为消除人们对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思潮的误读,这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西方社会思潮,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与事实论证,提升受教育对象辨识社会思潮的能力,把握正确方向。

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做到多样性、主导性全面结合。主导性是教育内容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方向,彰显社会主义性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导性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性、方向性的基本要求。而多样性强调要从受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满足受教育对象多样化、多元化需要,发展其主导性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作用。

五是坚持灵活与稳定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由于经典才成为权威,因为权威容易出现模式化,这样很容易削弱内容产生负面影响。假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未实现创新发展,这样就很难保持持续活力。因此,教育人员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需要始终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以灵活性、稳定性的要求,让受教育对象能勇于接受,逐步内化,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实现入心,提升理论素养。

机制创新:协调与监督结合,体现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是多层次系统,需要创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教育系统,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机制创新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创建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要建立一起行动,有机配合各司其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到具体教育工作中,让受教育者成为各条战线上的能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在进行专业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个人与组织密切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的职业化,在工作中进行积极引导,提升教育效果。在各级各类单位要全面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抓好针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让其在工作中能全面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力量,利用其丰富的知识、思想与人生阅历,体现认同优势,营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构建内外有机结合的监督考核机制。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反馈与预警机制,全面掌握社会思想动向与受教育对象动向,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发现,做到超前预测,将问题管控在萌芽阶段。同时,还需要全面运用好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每一个环节展开监督、考核,坚持公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将获得的经验予以推广,而对反映出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惩戒,起到很好的教育督导作用,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绩。

三是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要重实效。建立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导机制,将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人员都纳入其中,创建相互协调配合的组织机构,做到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每项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需要有专人负责,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制度化,有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新突破。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是新时期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所作出的有益探索,这能加快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进程,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为此,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平台需要在理念、方法、内容与机制等四个方面,实现统筹安排、协调运作,建成“四位一体”的平台,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水平,让受教育对象能真正掌握并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运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作者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JS13-084)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