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摆脱老路径 探寻新动力

核心提示: 武安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搭建出以钢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做强钢铁这一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一、三产业。探寻到产业升级的动力所在——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全市干群拿出不甘落后、再振雄风的拼劲和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力促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摘要】武安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搭建出以钢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做强钢铁这一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一、三产业。探寻到产业升级的动力所在——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全市干群拿出不甘落后、再振雄风的拼劲和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力促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转型 升级 信心 【中图分类号】F299.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逻辑,既适应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又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对此,武安主动适应新常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平衡发展的新路子,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结构调整贵在做足资源禀赋的文章

武安是河北省传统的老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基地,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自古至今的冶铁历史和劳动生产大军。到目前为止,已经具备了生铁、粗钢、轧材近2000万吨的钢铁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为国内国有大中型钢厂提供配套服务。自然,钢铁冶金业是武安市的“吃饭”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武安市有过一次大的结构调整,当时生铁大量积压,迫使炼铁小企业通过关停并转、挂靠国有钢企、引进外来投资者、企业改制与民营经济嫁接等方式,谋求发展。近年来,靠钢铁产业的数量扩张、粗放增长的老路已不能走通,靠“一钢独大”、一元经济支撑的发展模式也不可持续,再加上环境、资源、生态、民生等各种“硬杠杠”的制约,武安市委市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从产品、产业、企业组织和区域布局上进行全方位调整,城市定位和发展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为此,武安市主动出击,提出“打延伸牌”,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不失时机地推进钢铁工业产品向“高、特、优”方向发展,由“基础原材料”向“基础原材料加工业”转型;“走整合路”,打造产业集群,以退城进园方式构筑产业集聚工业园区,做强最大龙头钢铁企业;“念接续经”,加快产业转型,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和节能减排要求,向产业链深度延伸,形成钢铁、焦化、建材、装备制造等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按照“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思路,“扶一产强二产提三产”,挖掘城市发展潜在增量,不断培育后发优势,现代农业示范区、冀南商贸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辐射周边的旅游休闲观光带逐步形成。

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皆立足于把当地资源禀赋做足做透,逐步搭建出一个以钢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框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新动力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