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探讨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热情。目前,我国广大民众的环保参与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等原因,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比较薄弱,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
首先,要大力发展环保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注重环境的保护,并用经济的发展刺激广大民众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其次,加强农村法制与道德建设,强化公众参与意识,一方面,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把依法治国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建立和发展和睦、有爱、信任、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再次,有效利用家庭、学校、以及大众传媒等各种载体,为公众参与意识的培育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关键地方;新时代传媒是推动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公民可以通过传媒获得广泛的、有益的知识,促进公民参与意识教育的发展。我们应有效利用家庭、学校、传媒等各种载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公民参与意识教育。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公众参与作用。我国对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系统,相对较零散,这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从而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效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形式和程序加以明确的规定,并提高可操作性,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环保做法进行专门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为公众的参与提供指导作用。其次,在发展经济等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要有超前的思想和意识,时刻把环保标准放在重要位置,以预防为主。再次,完善对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牵涉到污染超标的企业或其他组织,这有可能将导致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在此情况下,公众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并保持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效应。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进入千万家,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价值。同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需要网络的支持,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参与渠道,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首先,如今网络已经能够克服空间、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文字、图画、声音的快速传播扩散。政府能够通过“间接面对面”的网络媒体方式迅速快捷的宣传各项环保方针政策,使得群众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里及时了解各种环保信息,方便党和政府引导社会环保舆论的正确方向,增强了环保方针政策的宣传实施效果。其次,随着网络的普及,政府官员通过刷微博、建立“民意聚合”网站、设置党群聊天室等方式认真了解民众的所需所求,倾听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问题,真正以网络为渠道和群众进行沟通交流,问计于民,形成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友好互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环保问题。再次,网络信息传播如此的迅速快捷使得社会发展开放和透明化,也大幅度的拓展了群众的监督范围和空间,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监督力量。人民大众通过政府信息网站、留言板、贴吧等多种方式对环保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无情的揭露,从而减少或遏制污染环境的做法。
大力发展环保组织,公众参与环保组织化。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步,非政府组织不断兴起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关于环保的非政府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把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凝聚公众力量,提供并创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和资源,进而共同推动环保这一伟大事业的进步发展。但是在有些方面依然是政府主导型,环保组织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观念,一定程度上保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独立性,并加强对外合作。
首先,要转变政府观念,从主导型政府转变为引导型、服务型政府,把环保工作的一些权责下放到非政府环保组织中去,让二者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政府在大方向上引导环保组织科学开展工作,但并不在具体做法上进行干涉,承认环保组织的合法地位,确保其存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对其进行监督、适度管理、科学引导,从而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保持环保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我国的环保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靠政府财政拨款得以正常运行,因此,这些组织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干扰,在一定范围内阻碍了环保组织正常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适当放权于环保组织,给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激发其潜力,进而带动我国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再次,要加强对外合作。环保组织在技术和工作方式上,要积极向国内外其他环保组织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国际上关于环保事业的会议、调研、讨论等,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切实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创建共同的环保组织或者环保项目,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机会,为全世界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众的公民意识也愈来愈强,逐渐加入到环保事业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步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能力等等,总之环保事业仍面临很大挑战。我们要在现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从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务实开展。
但是,切实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协同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共进,所以党和国家要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针政策,在这些合乎我国基本国情的政策指导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使公众真正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切实满足大众对环境的现代化要求。
(作者为贵州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师)
【注释】
①李东兴,田先红:“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②③王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责编/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