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影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因素出发,分析了当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引起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 队伍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民主党派人士中的佼佼者,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中充分发挥其肝胆相照、合作共事、建言献策、有效监督的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如何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层次高、合作共事能力强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事关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事关民主党派不断深化政治交接及自身健康发展,事关我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影响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因素
国家政策和政治环境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重要保障。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一个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特点来看,他们政治素养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高度认同,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大是大非面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基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这一特点,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相应的国家政策是促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保障。
近年来,中央、各省委、市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2012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深刻论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①。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这既对各级政府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2013年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先后到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开展高校民主党派高层次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工作,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各高校民主党派高层次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就如何从机制上保障和统筹民主党派高层次代表人士的发现、选拔和培养工作听取意见建议。这些举措使我党的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②,也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各级统战部门及其所在党派的重视和培养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关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知识层次高,见识广,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较高,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所具有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等,除了其自身努力的因素以外,更多地要依赖于组织上长期不断的培养,因此,各级统战部门及所在党派的重视和培养是促进民主党派人士成长的关键。
各级统战部门及其所在的民主党派要关心和关怀其代表人士的成长,对其加强思想上的引导和政治上的认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高度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他们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并提供相关的培训,搭建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结合他们学历高、专业造诣高的特点拓展其事业空间,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热情。在生活上,要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后顾之忧。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统战部门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各级统战部门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各级统战部门领导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工作安排的过程中,没有为本地区的统战工作配备能力强、素质高的统战干部,从而导致一些统战干部对多党合作有关方面的政策和要求了解不够,工作中不能主动思考,存在领导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以前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的情况,开展的活动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选拔、推荐、培养、使用机制。目前,很多省、市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选拔和推荐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统战工作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民主党派培训、考核机制,存在重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问题,还有些统战部门的培训方式方法与时代脱节,不能激发民主党派人士的兴趣,培训效果不明显,还有一些地区的统战工作缺乏对民主党派人士的考核激励机制,极大地减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和年轻人士代表。调查显示,当前各民主党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少年轻代表并缺乏旗帜性的政治领袖和代表人物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总量需要不断扩大,人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还需要改善和提高,各领域突出代表人物和带头人不多,具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的高水平干部不多,高层次政治人才明显短缺③。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使用需要一定的周期,而目前很多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选拔、培养、使用机制,从而导致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老中青年龄比例不协调。另外,一些年轻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在人事安排的过程中,岗位不能与其专业特长相结合,其优势在工作岗位上难以完全发挥,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很多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欠缺行政管理经验,参政议政水平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与高层次代表人士的要求相差深远。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政治态度坚定,政治方向明确,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有一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也存在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亟需加强等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民主党派人士是留学归国人员,西方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对所在党派的历史和党章缺乏深刻的认知,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制度缺乏全面的认知,没有正确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不同,因而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以及根本原则等问题上认识模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这就需要各级统战部门加强对民主党派人士的政治引导,强化他们的政党意识和合作共事意识。
二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有的缺乏民主议事的意识,有的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高。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各民主党派在选拔、推荐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之后,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也欠缺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一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很多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是从事专业技术领域的工作,从而导致参政议政、组织领导与合作共事能力等明显不足,缺乏参政议政的实际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他们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把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智力优势、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参政优势,是各级统战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