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政治参与的宏观环境培养及发展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交平台日益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网络政治参与有很多优势,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需要从宏观政治层面加以引导。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宏观环境培养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权利 宏观环境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和作用

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网络政治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为人们依法、充分表达观点和看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现阶段我国公民依法有序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观点,也有利于不同观念和思想的碰撞、汇聚,弘扬社会正义,摒弃落后、腐朽思想,同时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扩充提供了便捷渠道,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如今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之间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网络活动的重要内容①。此外,政府也积极引导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倡导依法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对造谣生事、混淆视听、企图动摇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这些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标志着我国社会已经走向透明、公平、正义的新时代。在一些国家重要活动时期,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愈显突出。

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个人或群体的自发行为,是依法表达公民观点和诉求的平台,更是政府了解社会舆论,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政府通过了解网络交流平台上公民对政策的讨论内容,汇总出社会舆论的热点与意见导向,纳入到决策层做出决策和完善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政府行为更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彻落实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4年两会召开期间,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开设了公民实时网络议政平台,实时文字播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过程,广大网友在后面跟帖留言。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总体势头依然向好,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发展速度要有所减缓的部分,广大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自己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发展放缓的一系列表现,并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有信心有信念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提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不断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进一步彰显时,广大网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表态支持党和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反腐倡廉、八项规定等工作,对政府勇于“壮士断腕”,简政放权,理顺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方面的种种举措“点赞”。政府通过了解网络平台上网友的评论与意见的表达,能够清楚行政得失,进一步让自己的工作落实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解群众之所忧,为群众谋福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赞扬和坚定的支持。

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前些年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阜阳手足口病”、“三鹿毒奶粉”、“华南虎假照”等事件都是被网民在网络上曝光之后被人们所熟知,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其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提高。由于网络政治参与,公民得到一个平台凝聚共识,形成强大民意导向,使政府做出一些回应性的行为,促成事件的解决。

此外,网络政治参与和其他政治参与方式相比,具有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和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形成社会意见共识容易且迅速,公众意见更容易得到政府关注。在我国现阶段轰轰烈烈的反腐工作中,许多贪腐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发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政府信息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民众无条件公开,而网络也成为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广大网民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及时发现政府部门政策、预算、决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向相关部门反映,在网络上形成民意引起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②。政务信息的公开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网络政治的宏观环境—以辽宁省为例

建立网络民意反馈机制。早在2006年,辽宁省政府就专门制定行政规章制度,要求从省到市级全面建立起网络民意反馈机制,每个部门都要建立官网,在官网中设网络民意反馈平台,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并对回答问题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做出了相对细化的规定。2006年末,辽宁省将该平台正式命名为“民心网”,并定期将省级部门的重大信息,如人事任免、重要政策等在该网上进行及时发布,回答广大网民的询问和讨论。该机制使辽宁省政府各部门在沟通民意的渠道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并通过网络、媒体二者之间的联动机制,将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问题的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成为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发挥人民意志执行者和人们权益捍卫者的作用的内在动力,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公民表达意见和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的重要途径,建立了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辽宁模式”。

根据笔者统计,2006年以来,通过民心网辽宁省各部门共回答网络问政6200多条,网络平台反映的问题有90%在一个月内得到良好的解决。为提高行政效率,疏通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落实政府职能的发挥,辽宁省还在省级层面建立起督办机制,由督办部门将问题解决结果公布到网上,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一方面,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辽宁省政府行政履职效率得到提高,该省经济发展水平跃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这也让人民群众有了新的参政议政的渠道,将一些问题能够顺畅地反馈给相关部门,疏通民意,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建立在线民意访谈机制。政府与人民群众要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渠道,以此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疏导民意的重要方式。为使政府和人民群众能够拉近距离,如同面对面一样“拉家常”,辽宁省在民心网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每月定期与网民展开实施对话,不设主持人,直接由网民在网络上询问,领导同志回答。只要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关于辽宁省未来长远发展的规划等都要在民心网上进行公布,还有关于经济发展、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教育部门新政策等各方面问题,都提交到网络平台上,给人民群众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反映社情民意③。

民心网在线民意访谈机制建立8年来,已经有72位厅局级官员做客,回答人民群众在网络上提出的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程度也不断提高,很多群众表示,在线民意访谈机制真正让自己感受到了干部群众是“人民的公仆”,感受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用心良苦。

建立媒体联动机制。新闻媒体是网络平台之外的又一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平台相比,具有发展成熟度高,专业性强,覆盖深度广等优势。为弥补民心网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辽宁省相关部门牵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信息联动发布机制,在省文化部门主管的报纸中设置专栏,将网络平台的信息和人民群众的讨论截取重要的部分进行转发,将网民意见反馈和政府部门的解决结果向全社会公布,从而形成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到网络平台上来。不仅要让网民能够表达意见,而且能借助媒体的力量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2010年5月,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一次网络平台回答活动中指出,建立健全媒体、网络协同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体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重要方面,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是政府服务的对象,因此,听取群众意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是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在辽宁全省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媒体的坚定支持与广泛参与下,当前辽宁省民心网已经成为民意表达、汇集民智的主要窗口,成为辽宁省积极打造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重要工程,维护了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宏观   策略   政治   环境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