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2)

股市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行为。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正常情况下会有助于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反之则亦然。对股票价格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著名的托宾Q理论给出了很好的解释。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会影响到资本成本,资本成本又会对投资产生影响。在股票价格升高的情况下,Q值就会变大,表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可筹得更多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新的投资品,从而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我们知道,投资历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景气不足时,扩大投资规模往往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股市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企业筹资,有利于企业更便捷地筹措到资金,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像美国、德国等国家,其股市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也是采取以资金注入股市的做法,意在通过活络股市来推动经济增长。股票作为虚拟资产的一种,其价格上升,不仅可以让居民和企业所拥有的财富增加,而且提高了他们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刺激间接融资需求,将最终导致消费与投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常常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将影响进一步放大,使实体经济不断扩张。

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提出,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这是管理层首次明确股市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与前期各界对中国股市的观感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市场的极大反响,甚至许多人认为,中国股市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新一轮的牛市正在发酵。

应该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的启动,与大的政策环境是分不开的。总体上,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偏向宽松操作,管理层释放了不少流动性,吸引了大量增量资金进入股市。2014年11月下旬,央行宣布两年多来的首度降息,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后,股市开始加速启动,价量都有明显的上扬。今年2月5日,央行全面调降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时隔3年后再度出手。接着,3月1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货币宽松政策的操作,激活了沉闷许久的中国股市。

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陆续出台,为股市的巨量快步上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已拉开序幕,财税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自贸区从上海扩大到广东、天津和福建,“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即将推出,以及“一带一路”、沪港通、亚太区域一体化、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众多重大措施的实施。这些改革举措,着眼于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夯实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既盘活了经济存量,也增添了新的动能。改革红利的不断释出,扩展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使股市热点此起彼伏,成为本轮牛市行情的重要催化剂,也是股市持续走强的可靠推动力。

当然,在这新一轮牛市行情中,也不排除有一定的资金“脱实入虚”,专为炒作股市而来。不过,看问题要看主流、看大方向,不能因此就否认股市对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要使这种积极作用得以长期发挥,还需在维护股市健康运行上多下工夫,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自身改革。

一是尽快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已连续两年进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形成市场化的上市机制安排,将显著减少政府对股市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融资开辟更加便捷的通道。随着《证券法》修订草案在今年提交人大审议,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望今年下半年落地。藉此,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将大大提高。

二是鼓励长期资金投资股市。以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其规模庞大的优势可成为股市的稳定力量,既能够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改变股市散户多、炒作多的现状,有效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从短期逐利向长期投资转化,也能由此实现这些长期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是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让过去牛短熊长的情景不再重现,其中很重要的保证是管理层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督促上市公司改善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分红制度,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健康运行充满信心,使中国股市成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实体经济   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