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语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杨书俊

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产业和依靠人才、依靠技术、突出服务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语言产业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大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增长速度换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是化解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结构调整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调控,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利器。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世界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发展语言产业。据日内瓦大学弗朗斯瓦·格林教授的研究表明,瑞士语言的多样性,每年创造了500亿瑞郎收入,约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有人估计,全世界翻译市场年产值可达1万亿元人民币;全球英语教育市场,除大学和政府培训机构外,仍约有六百亿美元的规模。2009年《欧盟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指出,2008年欧盟成员国语言市场总产值达84亿欧元。报告预测,欧盟2015年语言行业的实际产值可达200亿欧元。

语言产业在我国还是新兴产业,但近20年来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测试、语言出版、字幕编辑、语言速录师、语言创意(主要体现在广告中)等为主的语言产业开始兴起,酝酿和产生了一大批以此为主业的公司和出版机构。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字体标准和设计、语音识别、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大数据处理、手机语言辅助软件、特殊群体辅助器具等围绕语言开发为主的技术和产业正在兴起,并逐渐走向产业化。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作,与民生有关的语言产业,如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话疗”等相关产业也正形成积聚效应,蓄势待发。

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产业和依靠人才、依靠技术、突出服务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为此要积极培育语言产业,下大气力发展语言产业。

  整合语言产业促进语言技术产业化

以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信息社会,语言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高低。当前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互联网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正成为产业升级和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物联网产业也正风生水起,酝酿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围绕汉语的语音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以及语义和模态分析引申的新兴业态已由实验室阶段走向市场化。有人预测,未来五年,仅中文语音识别技术市场规模就将达到1300亿元。建立在语音识别基础上的智能手机、语音云驾驶系统、语音智能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型产品不断推出和升级,正在不断地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也正在形成效应。而以人机对话、机器自动翻译为核心的技术产品正在取得飞速发展,成为下一阶段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宠儿。这些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必将发生“蝴蝶效应”,在产业化的基础上,依靠市场的力量,使之民生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为老百姓服务,为构建“智慧型家庭”提供助力。

“互联网+”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互联网+”中,语言大数据是基础,只有集成更多的语言资源和语言技术,“互联网+”的实现才能成为现实,“互联网+”才会有生命力。因此,“互联网+”必须依靠语言技术的突破和大数据的充分挖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语言产业   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