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不作为”官员群像 扫描(2)

核心提示: 官员不作为是个老话题,对于不作为的官员也有了一系列的别名,如“太平官”、“娇官”、“潇洒官”等。本文通过分类梳理典型表现及特征精描画像,对新时期为官不为又有哪些新表现进行总结。

“太平官”、“潇洒官”:求稳怕乱、贪图安逸

一些领导干部对上级决策部署的事项,敷衍塞责,相互推诿扯皮,“把文件传过来传过去,尽画圈”,“有的事画圈画了半年还解决不了,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也不知道”;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本单位问题不制止、不查处;对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迁就等,害怕一旦事情处理不好会影响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未来仕途,只想做“太平官”、“潇洒官”。这类官员遇事总想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行政不作为。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或棘手的矛盾问题,千方百计找借口,把矛盾问题转移出去或者往后推,“嘻嘻哈哈打圆场,嗯嗯啊啊充呆汉”,“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而在生活上却贪图安逸享受,吃讲档次、穿讲名牌、住讲华丽、行讲舒适、玩讲潇洒。

“官油子”:做“表面政绩”混位置

“官油子”是指那些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善于见风使舵、邀功诿过的官员。这些“官油子”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靠的就是为官的“油滑”和世故:与其冒大风险去解决矛盾问题,还不如多做些“表面政绩”博个好名声、混个好位置;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天花板”干部:升迁无望、不思进取;“二线”干部缺乏约束、行动懈怠

一些领导干部由于受到经历、学历、年龄等条件的限制,认为自己在职务上没有晋升的空间,从而不思进取,行动懈怠,满足于当“混事官”。具体而言,这类官员主要以“天花板”干部和退居“二线”干部为主。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有关调查显示,在党政机关中,大约有四五十万的县处级干部,作为一个庞大的中层干部群体,他们中只有大概10%-15%的比例能够在仕途上继续升迁,剩下的就形成了所谓遭遇“天花板”的干部群体。在调查中,70%的受访者认为45-55岁的官员最容易遭遇“天花板”现象。一些仕途升迁无望的官员,会出现自暴自弃、自由散漫、得过且过,甚至抓紧机会贪污腐败等心态。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地强调要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发挥老同志的作用,但是因换届调整、大部制改革、领导职数限制以及干部队伍年轻化等因素,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将年龄较大、身体状况不好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且对退居“二线”干部缺乏刚性管理约束机制,致使干部退居“二线”如同提前“下岗”,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思想懈怠,政治上不思进取;有的摆老资格,不服从单位的管理,对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不理不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编辑整理:人民论坛记者 常 妍)

责编/张珊 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珊]
标签: 群像   不作为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