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境遇磨砺成长
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新技术新生活方式的叠加效应,以及个体经历等共同决定着价值观成型
记者:影响一代人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有哪些?70后、80后、90后的价值观形成是否存在明显区别?原因何在?
王义军: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所处时代的社会大背景,是由时代的思想观念、物质水平、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综合决定的。在我看来,70后、80后相对更关注公正、公平,90后可能更注重自由、平等。90后接触的社会比以前更加开放、物质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宽容、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使他们可能比上一代人对新事物、新思想更加敏锐,不迷信权威,更具有怀疑、反叛精神,同时对于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
田丰: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着一代人的处境和机遇。70后、80后和90后的最大区别正是基于群体性境遇的差异。90后成长于人民由贫到富、国力由弱到强、社会由整合到裂变的进程中,其间又夹杂着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活方式的不断呈现,一方面塑造了他们的多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张扬个性、表现独立提供了展示的工具和平台。
记者:作为90后,您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杨佐德:我觉得价值观是一种真正的内在涵养,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累积而成。我的价值观也是不断潜移默化沉淀而成的。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小时家境虽穷困,但父母从未停止追求事业的成功和高品质的生活,受他们影响我也越来越自立与开放。在创业做求职网站的过程中,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对我以前形成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因为诚信友善、文明礼貌这些基本观念在有的人那里并不通行。但相较于正向的引导和培养,我认为这些现实的冲击可能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更突出。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即便身处黑暗,仍能坚持追求光明,才可能最终形成完整、积极的价值观。
汪云涛:正是在“他人”的影响下,我努力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记得四年级时从大别山区来到北京,远离家乡的生活,让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伤感,还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刚踏入高中生活时,我和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有一天,有位同学对我说:“我们把你当朋友,而你却自以为学习好显得高高在上。”我深受触动,开始反省自己,意识到人并不能孤立存在,他人的力量会帮助自己,自己的力量也会帮助他人。就像作家莫言所说:“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也许我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型,但从“他人”的目光中审视自己,不失为矫正调适自己价值观的好方法。时下面临高考,我依然将此贯穿于行动中,无论是紧张冲刺时还是放松调节时,我都会尽力帮同学解惑、帮老师做事,尽到班长的责任。
顾文艳:书籍或者说文字对我价值观的影响甚至大于现实世界的经历。同很多90后一样,我曾在学生时代崇拜过课本里的鲁迅,模仿过他对社会的描摹。后来大学出国读文学,总能在作品和文学批评中看到映射的现实。作家对于社会的观察是敏锐的,透过文字我更加清醒地看到人性的光辉和弱点,看到社会的光明与阴暗……这对我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我也开始尝试作为冷静的观察者,将我的价值观、我的观察变为文字,以期影响更多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