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一项重大治国战略的形成与出台,也往往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也是如此,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对未来科学研判的积淀,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辩证统一。从“四个全面”形成的过程也可以领略其所内含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的智慧。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从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都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和务实精神。
“全面”二字体现继往开来,表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格局。“全面”彰显一种延续性,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尊重历史,沿着历史进步的逻辑前进;立足现实,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面向未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经验的基础上,运筹帷幄、全篇谋划、顶层设计所提出的。可见,“四个全面”并非是一味求新、求特的产物,而是基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逻辑基础之上提出的。这一战略思想没有割断历史,更没有否定历史,而是以历史为前提和基础的。“四个全面”之新,并非另起炉灶之新,而是它面临的时代之新、问题之新、挑战之新和将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度融合之新。“四个全面”是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战略布局,契合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彰显出致力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主动作为和思维智慧。
“四个全面”不是固定时,而是运动时、发展时。这就是说,“四个全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历史—现实—未来,是“四个全面”与时俱进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关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由一成不变的事物构成的,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既然是过程,就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种状态的存在。“四个全面”也是如此。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中点”,在“四个全面”中起着目标导向作用,它本身就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其他三个“全面”都是着眼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立足现实的具体举措,它们如三驾马车,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全面”必将与时俱进,动态更新,呈现出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作者:南京炮兵学院大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