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人即终端——关于未来媒体的最终想象(2)

其二,大数据与情景交互搜索。大数据,是一种社会状态,它记录并整合着人们散落世间的各种“社会行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大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原因有三:其一,网络行为数据激增;其二,网络内容从单一的文字走向多媒体,使得数据总量不断增长;其三,多屏的“多终端”模式加深了用户对网络的使用次数与时长,大量数据因此增长且沉集。各行各业数据都呈现出一种指数倍爆发增长状态,整个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这个社会最为显著的标签。

未来的媒体越来越有可能趋向于一个可植入式芯片,随着用户个人喜好的变化,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直接植入。比如可以创制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植入式媒体芯片,将用户散落在社交网络、物联网、虚拟空间及现实空间的各类信息碎片进行“整合、重组”,利用“交互搜索”技术,将多层次的数据进行互证,从而更准确地为用户画出一个“ 信息图谱”,这种媒介服务最高效地实现了“个体化”与“订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

很显然,仅有大数据是不够的,它还不能完整地理解人们的意图,而交互搜索则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搜索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存储等各类平台上的数据,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发展,机器将不再通过关键词去为你索引答案,而变得越来越“善解人意”起来,它能够真正地理解你想要得到什么。比如,你搜索“懂移动互联的科技博客”后,它就直接跳出钛媒体或是虎嗅的页面来。

然而一次搜索往往很难得到人们最终需要的结果,因此可以提升搜索准确性的多次多层级的“交互搜索”进入人们的视野。机器从最初能理解你的“搜索意图”并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到能够理解你的对话场景,梳理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情景交互式搜索”,精确地把握你的意图并给出令你叹服的解决方案。

    意念推送式广告

大数据大大提升了广告推送的精准性,比如说大数据可以通过用户手机的品牌、手机所在位置、移动路线、手机中安装的App 类型来判断用户的基本特征,并依据算法分析出用户的“兴趣偏好”,从而“适时、适位”地向用户推送相应广告,这种推送甚至可以依据“地域定向、性别定向、场景定向”来投放。此外,随着语义分析软件、语言处理软件、机器认知软件、集群分析软件等的出现,大数据可以揭示出用户线上、线下市场行为的真实结果,可以据此推算出你的喜好,未来广告推送有可能进入一种“意念推送”的新阶段,也就是说你意念中闪过对哪一类商品的喜好,以及购买意向,他就会相应地推送给你相关的广告、产品说明、购买指南以及促发购买的一系列隐性与显性的劝导策略。他记录并分析你的一切行为、情绪、痕迹,他比你自己还了解你,他能够利用各类“算法”更好地“计算”你、“引导”你。显然,此时的广告推送已超越了现阶段的“适位投放”“精准投放”到达一个全新段位。

“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的论断,他以此来理解媒介与人的关系。在他的认知中,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比如,印刷媒介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类视听觉的综合延伸。以此类推网络是人类视听触觉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他想表达一个意思,即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反过来对于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

然而在新技术裹挟下的我们,当可植入媒体普遍存在,人即终端成为现实,我们与媒介的关系变得从未有过的如此“亲密合一”之时,这种“相对独立性”是否还会存在?如果可植入的“芯片媒介”能全方位影响人们的感知,能作用于人们所有的感官世界之时,我们是因便捷获得了更多的自由,还是因被控将面临最终的囚境呢?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未来媒体   媒介